“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芒果TV出品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近日甫一上線,迅速成為週末熱點話題。30位年齡在30歲以上的女藝人,將通過訓練和考核後的五人將組成女團;而對於這些已有代表作傍身的姐姐們來説,她們本身比節目的賽制更有看點。她們用實力證明,無論30+還是50+的女人,照樣可以光芒萬丈、飛雲踏海。
“我才不介意別人説我老,成熟也是美,時光也是我的勳章。”《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年齡最大的成員——出道36年、今年52歲的伊能靜如是説。事實上這檔綜藝在尚未開播之前,就已“出圈”引起話題無數。這不僅僅是因為節目在選手定位上的創新,更在於切中了當下社會對大齡女性的新期待:誰説30 女性的人生主旋律不能是勃然奮勵,立身立業?而這種追求不凡的精神也在鼓舞每個普通女性“乘風破浪”。
當年齡不再是舞台的禁區,她們從歲月跋涉而來綻放自信和坦然
近年來綜藝節目中,“男團”“女團”選秀風生水起,越來越多青春靚麗的面孔出現在公眾視野,20左右甚至十七八歲的練習生越來越成為了熒屏主角。《乘風破浪的姐姐》卻偏偏“逆齡”而行,告訴觀眾“女團”不止青春美少女這一種,女性的美也不止於“白瘦幼”。
節目中的鄭希怡、袁詠琳、金晨、藍盈瑩等憑藉專業、自信的唱跳錶演綻放了魅力,與此同時,觀眾也能看到女明星們光鮮外表下的另一面。白冰坦然自己離婚後撫養孩子的心得,50歲的鐘麗緹説起為維持身材的嚴苛日常,原來她們也會為平衡藝人、母親、妻子等不同身份而焦慮。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姐姐們大方地在鏡頭前説“上了40歲不能熬夜”,甩掉高跟鞋赤足“溜達”,累了席地而坐甚至躺平,都是歲月賦予她們的自然和真實。
《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好看”,還因為這些女藝人有着鮮明的個性鋒芒。比如寧靜,在開場自我介紹時説“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這幾十年白乾了!”;比如張雨綺,自認自己的唱跳才華被“扼殺”,“現在我換經紀團隊了,所以我來了”;比如丁當,在微博上開懟給她打低分的評委,“如果這真的是您的成團標準,我尊重您的決定。那麼還是趕緊把妹妹我淘汰了吧”……演慣“霸道總裁”的黃曉明在30位姐姐面前,也得戰戰兢兢做個“端水達人”。
是什麼給了她們“敢”的資本?因為有底氣——伊能靜,四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唱跳演主持寫作一個不落;寧靜,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金雞百花雙料影后;萬茜,白玉蘭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提名;張雨綺,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參與節目的姐姐們,大多已在事業上站穩了腳跟,至少有自己的代表作。粉絲一邊自嘲“除了我們,姐姐什麼都有了”,一邊享受着“偶像太爭氣了怎麼辦”的自豪感。
從《淑女的品格》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眾傳播賦予女性表達真我的新話筒
不止於《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年來,娛樂圈裏對於30 女性自我成長的議題,總能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共鳴。比如去年,演員海清在某電影節上道出了中年女演員身處尷尬期的問題——在大多數國產劇的劇本里,中年女性的角色總是逃不開母親、妻子和婆婆,這讓很多渴望有所突破的中年女演員十分不甘。
在今天的大眾傳播時代,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漸認識到,媒介對女性的建構是存在某種刻板印象的。正如女性主義者波伏娃曾説過:“一個人並不是生而為女性,而是變成女性的。”可喜的是,大眾傳播賦予女性新的打破刻板印象、表達真我的言説方式。在2018年,就有女性網友自發腦補了一場大戲《淑女的品格》——劇中四個女主角美麗自由又多金,代表着新時代獨立女性的嶄新面貌。
正如網友所腦補的《淑女的品格》一樣,《乘風破浪的姐姐》也寄託了女性試圖重新書寫自身社會形象的強烈願望。隨着女性經濟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單純柔弱的小女生和委曲求全的小女人,如今已經不能滿足很多女性心中想要成為的模樣了。而一部分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無法解決的困境,也“移情”到了這些參與影視劇、綜藝的大齡女性身上。值得欣喜的是,眼下已有不少圍繞女性成長的影視劇正在湧現,比如近期熱播的《誰説我結不了婚》。
明星推手坐上評委席,不服的不止是姐姐們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後,各種相關話題迅速“升温”,而引起廣泛討論的不止“姐姐”們,還有身為導師之一的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
其中實力派歌手丁當放聲高歌《我是一隻小小鳥》,聲樂和舞台表現力都得分極高,偏偏杜華在個人特質和成團潛力上給她打了明顯的低分。杜華給出的理由是,“唱得太好了,你就會顯得別人太差了,所以放到團裏反而是不和諧的”。之後,杜華還在節目中提出自己的選拔標準——“外形養眼,黃金比例,有基本功”“整齊劃一,青春靚麗,漂亮美麗”。
當晚,歌手丁當通過微博發文喊話:“杜華老師,我在網上看到不少網友解讀您的話,説您的意思是隻有半吊子啥也幹不好的才能成團,如果這真是您的成團標準,我尊重您的決定。那麼還是趕緊把妹妹我淘汰了吧。”丁當直白“開懟”,迅速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力挺。節目組也很快意識到這樣的評分標準會遭到質疑,之後多次在屏幕上打出“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的標準”,被網友們嘲笑為“滿滿的求生欲”。
事實上作為樂華娛樂CEO,浸潤行業多年的杜華,對青春男團、女團的培養機制不可謂不熟悉,旗下的藝人包括王一博、孟美岐、吳宣儀、程瀟、李汶翰、樂華七子等流量偶像。然而,當她是以流量偶像的標準來面對幾十位在各自領域各有所長、早已達到“導師”甚至“名師”級的優秀選手,非但很難給出藝術指導性意見,反而將自身的學識和專業素養的短板暴露無遺。
回想從前,庾澄慶、黑楠、汪峯、金星、章子怡等資深專業人士出任評委,負責打分與點評,總讓台上選手心服口服、獲益匪淺;到如今流量明星推手上台,被成名多年的姐姐吐槽一句打分的“不知道什麼人” ——可以説,評委人選的變遷折射出的正是近年來娛樂行業的蜕變——選秀節目,從專業賽事已變為收割流量和金錢的大型娛樂真人秀。當對流量和商業成功的渴望壓倒一切,節目組的種種“求生伎倆”,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來自微博、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