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姐系綜藝”,可是她們講的脱口秀真的不好笑
趁着《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還沒過,芒果又出“姐姐系”綜藝了。
《聽姐説》,號稱是全國首檔全女性脱口秀挑戰節目。
18位年齡30+的姐姐這次不唱跳了,改成鬥嘴皮子,彷彿《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脱口秀版本。
嘉賓們雖然稱不上頂流,但也自帶一定話題量。
第一期播完,節目還沒火,熱搜就早早擺好了架勢——
“王子文身高159”、“李蘭迪説想吃闞清子的瓜”、“應採兒説想做媽圈頂流”……幾乎把以往能消費的槽點通通翻了個遍。
外貌焦慮、婚戀八卦、女性獨立,好傢伙一網打盡。
但看完第一期,卻發現它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精彩,甚至有點尷尬。
01
脱口秀就是“槽點自我介紹”?
不像《浪姐》,《聽姐説》第一期這回沒有排練也沒有後台了,一上來就是演出。
姐姐們也不互動了也沒內心戲了,一上台就開始結合自己的故事講段子。
嘉賓們其實都足夠有名了——
Jasper的媽媽應採兒、《武林外傳》裏唯一沒紅的倪虹潔、分手上了八次熱搜的闞清子、廣場舞歌手鳳凰傳奇玲花、童年的回憶金銘……
她們脱口秀初次亮相的主要內容,就是自我介紹。
若是脱口秀和自身經歷適配度高,如尚雯婕——作為社交障礙者的自白,段子拋得好、天然不做作,尚且能博得滿堂彩。
但關鍵在於,當節目組想傳遞的“女性價值”,不再是具體情境下的一句對白、一個舉動,而成了脱口秀裏的slogan,其感染力就大打折扣了。
嘉賓身上的標籤和話題都非常明顯,節目組也拾級而上地把她們的故事揉進脱口秀的唸白。
鳳凰傳奇的玲花自嘲:“歌紅人不紅”,於是她把這個梗講成段子——“我唱《月亮之上》的時候人家以為手機響了。”
應採兒的熱度來自她是陳小春的老婆、Jasper的媽媽,芒果當紅綜藝《爸爸去哪兒》的幕後角色。
而節目組彷彿生怕別人看不見她的自信,讓她換上運動鞋對着鏡頭大聲説:“你沒看過我老公帶着孩子上節目嗎?”“我最大的作品就是My family”、“我努力的方向是媽圈頂流”——一股子直面質疑的架勢。
當年因為和紀凌塵分手上了八次熱搜的闞清子上節目篤定地説:
“不要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戀愛上,姐姐等不起”“你愛過大海,我愛過你。我買了房子,忘了告訴你”……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像是讓倪虹潔聊她是《武林外傳》裏唯一不紅的角色,讓金銘聊作為童星出道的辛酸,讓已為人母的熱依扎和單親鼓手石璐聊他們的孩子。
似乎所有人都是同一個“坦坦蕩蕩”的劇本復刻出來的。
非得要讓姐姐們對不紅這件事一笑了之、對靠家人出圈坦坦蕩蕩、對轟轟烈烈的失戀瀟灑説再見。
非要強行讓嘉賓們對她們身上的所有話題和麪對的質疑給一個正面、積極、灑脱的態度,彷彿不這樣就不是當代女性。
這到底是在彰顯女性價值呢,還是在消費姐姐們自身的熱度呢?
於是,觀眾既感受不到脱口秀的笑點,也品不出姐姐們的魅力,只聞見渴望繼續炮製“姐姐人設”的濃濃營銷味。
02
女性主義不是萬金油
節目組可能沒有搞明白一點——在“女團”模式裏體現出的能令觀眾滿意的女性主義,在脱口秀節目裏可能完全復刻不了。
無論是青春小女孩的《創造101》,還是成熟女性主導的《浪姐》,觀眾想看的絕不僅是一台演出,養成的快樂才是核心。
看到一羣性格懵懂的小女生成長到能在舞台上自信演出,在團隊演出的排練中互幫互助互相體貼;
女性那股要強不服輸的精氣神會在她們的一言一行中滲透出來。
在《浪姐》裏,成熟大氣的姐系魅力,是天然的,是不刻意的,是細碎而具體的。
憨憨張雨綺討喜靠的是她渾然天成的大氣和自信,寧靜獨一無二的是大姐大的乾脆和豪爽;萬茜雖然後期口碑有爭議,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她淡然的個性和默默無言的關懷。
都是放在具體為人處世、為一件事拼搏的具體情境裏,她們的樣子才讓觀眾一下子眼前一亮。
《聽姐説》拿不出這些,只有靠嘴説,立刻就讓節目組試圖展現出的女性魅力顯得非常單薄。
石璐作為滾圈第一女鼓手和單親媽媽的較真和決絕,靠一場她並不擅長的脱口秀,很難快速讓人共情,甚至都不如她在《樂夏》中無意流露出的個性可愛。
闞清子在微博上掛過那麼久的痴情苦戀人設,突然就灑脱成長,怎麼可能靠一句結合微博文案的脱口秀台詞就讓觀眾信服。
比起《浪姐》的不撩之撩,《聽姐説》恨不能把姐姐們的人設和優點寫在屏幕上,多少自吹自擂得不真誠。
但凡有姐姐有自信的表現,候場的嘉賓們言必稱:“霸氣”、“陽光”、“炸場”。應採兒下場後尚雯婕稱:“改粉陳小春媳婦兒了。”
50歲的張凱麗對年齡坦然相待的時候,其他女嘉賓們則高呼:“可愛可愛”。
如果真實和自信都已經成了一種人設,都成了可以用作演出的素材,其感染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反倒是在王子文面對嘉賓們拋出來的梗一無所知、目光呆滯的時候,倒顯出一絲真實。
03
傳遞價值可以,先把節目做好
説了半天,刨去“女性主義”,這檔節目本質還是個脱口秀。
那姐姐們脱口秀到底説得怎麼樣呢?
坦白講,沒誠意。
就像熱依扎照本宣科地背完脱口秀台詞在後採裏説的那樣——“感覺我像演講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我的短板就是沒法在舞台上很鬆弛很歡脱。”
當她清點完自己的影視作品,徐徐説道:“我還有一個作品,那個作品就是我的女兒”,觀眾幾乎都能想象出她接下來講述身為媽媽不易的俗套台詞。
闞清子講到一半節奏突然斷掉了,連王自健都説:“她的表演出了問題。”
鄂靖文自嘲:“媒體説我是最不火星女郎,還説我佛系,拜託我是中戲的。”
莫小奇則説:“姐的臉雖然不是永遠積極向上,但姐的人生是永遠的積極向上。”
三人的場子冷到讓觀眾一臉尷尬。
愛表演不等於愛表達,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説好脱口秀,這顯而易見。
或許演員的短板不應苛責,在不擅長的領域,大家都被趕鴨子上架。
但是,把短板當真實、把不專業當女性魅力,就是這檔節目最大的沒誠意了。
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熱依扎講述和女兒故事的場子冷成那樣,王自健還挽尊:“這或許不是成功的脱口秀,但它是一個好的表演嗎?我覺得是。”
也不難解釋為什麼沈夢辰對這個舞台的理解是“姐姐們想幹嘛就幹嘛”,跳起《無價之姐》;王菊一上來還是表演《創造101》的主題曲——“pick me pick me up”。
試圖以消費老梗的方式填充節目內容,而王自健仍稱她們二人是“不大不小的驚喜。”
真誠的態度不應成為節目質量的遮羞布,也不應是講不好脱口秀的藉口。
脱口秀首先是逗樂觀眾的一場秀,情感的滲透應當以“以笑帶淚”的方式自然帶出。
除了演員的狀態,更應提升的是內容的質量。
節目組似乎沒搞明白的事情是,説脱口秀始終是個專業技術活兒。
明星和歌舞的適配度尚且可圈可點,畢竟姐姐們通過密集的訓練能湊出幾台登得枱面的演出。
而明星和脱口秀的匹配度或許就得碰碰運氣了,人設討喜、風格幽默也不是對着鏡子練幾下就能表演得像模像樣的。
好的脱口秀是對社會的洞察和透析,正像闞清子説的那樣——“愛聽故事,買本《故事會》啊”,為什麼觀眾要在脱口秀的現場聽你的家庭和個人成長故事呢。
能逗笑人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要求非專業人士能跳出自己故事的一畝三分地。
“這次不扮演誰,她們就是自己的主角”——《聽姐説》節目的初衷是想借脱口秀的形式、借女性演員之口,表達女性對社會的見解。
比起怎麼營銷女性形象,節目組首先更該想的是怎麼踏踏實實做好一場脱口秀。
就算沒法做到讓每個演員都引爆全場,但也最起碼別讓《聽姐説》變成《感動中國》。
或許《聽姐説》誕生的時候很自信,但觀眾的反饋很快就會讓試圖跟風的創作者明白——不是所有節目形式披上了“30+”和“女性主義”的外衣都能討好觀眾,也不是所有女演員都能做得了李雪琴或楊笠。
感謝你讀到這裏,記得把Vista看天下“設為星標”,多多點贊、在看、轉發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傳遞價值前要做好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