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女團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火了。這檔節目召集了30位1990年前出生的女藝人,通過訓練和考核,將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
這檔節目的熱度也隨着夏日的温度急速飆升,雖然其中不乏炒作,但是更多熱度來自觀眾自發追捧的“自來水”。今年選秀圈青春無敵的弟弟妹妹們可能怎麼也沒想到,他們最大的對手會是已過而立之年的姐姐們。中年女明星勇闖女團花路,何以點燃全民熱情?
大眾樂見的是,舞台上的姐姐們不再活在套子裏。前一陣,44歲的劉敏濤一段“醉酒式”沉浸表演引爆網絡,“三分涼薄,三分譏笑,四分漫不經心”的表演斬獲了近4000萬次的播放數據,人們新發現的“她”,是一個更加真實、有趣、自在的形象,這也讓大眾開始翹首以盼,期待起中年女明星的舞台表現力。
自16年前的超女開始,中國式選秀一直在製造浪花,在鼓勵個性表達與釋放自我。然而,除了極少數節目有所突破,大部分在不難猜的航線上亦步亦趨,哪有乘風破浪的快意與灑脱?“勇敢做自己”,標榜夢想、努力,這樣的話已經在選秀舞台上被説爛了,但是多數節目一邊説有個性,一邊磨平個性,一邊説“愛拼就會贏”,一邊全力營銷話題。
當人們看膩了實力缺席話題為先人設變現,就不會再輕易滿足於快消品一樣的複製快樂,不再願意充當看到“開撕”而興奮的吃瓜羣眾,而是期待真正有魅力的表演,期盼看到選手充滿個性的表達,以及彼此碰撞的火花。因此,又美又不好惹,有實力又能拼的姐姐們,被觀眾寄予厚望。閲歷豐富、輕裝上陣的她們,可能更加真實、自在、自信,有更多精彩與大家分享,相信光彩四射的“中女魅力”會迷倒一大波觀眾。
不過,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飯圈文化提醒人們對娛樂保持警惕。但願開播後的《姐姐》,不是娛樂營銷的另一個標籤,走博眼球的浮誇路數,淪為流量的傀儡,然後跟風颳來一陣“姐姐熱”“哥哥熱”,這又會陷入另一種迷失。
從另一方面想,參加節目的姐姐們,追求的僅僅是在選秀節目裏乘風破浪嗎?相信她們看重的不僅是成團出道,而是節目火爆之後帶給自己的發展機會。在我國,中年女藝人,尤其是女演員太缺乏展示“中女魅力”的舞台了,娛樂圈留給她們的機會太少。去年海清在某電影節中當眾喊話希望市場能多給中年女演員一些活路,宋丹丹、蔣雯麗、陶虹等也有類似的發聲。女演員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開始成為婆媽類或者戲份少性格模糊的“工具人”角色。但是,中年女性挑大樑的戲,觀眾真的不感興趣嗎?其實不然。從歐美、日韓一些聚焦中年女性的劇集在國內爆火就可以看出,展現中年女性精彩生存狀態的戲劇,照樣有着不俗的收視率。
如今,人們開始厭倦資本裹挾下流量帶來的膚淺娛樂產品,大眾需要更具備價值觀和契合時代背景的呈現,《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出現恰逢其時,但願她們的魅力在舞台上綻放,能通過這個節目帶來真正合適她們的劇本、合適她們的舞台。
人們樂見娛樂圈姐姐們有展現自己的舞台,那現實中灰頭土臉、頻頻遭遇中年危機的我們呢?就業市場對中年人似乎並不友好,生活壓力也會讓年過三四十歲的人們喘不過氣來,《姐姐》這樣的節目,對我們來説可能是一種激勵,若能因此生出幾分乘風破浪的勇氣,也不枉追一回星,貢獻一下收視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