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武則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在武則天稱制期間,李弘、李賢被武則天毒死和逼殺,李顯曾即位為中宗,但沒過多長時間,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後為睿宗,不過“居於別院”,從未上過龍廷。不久,武則天自己稱帝,改唐為武周。
在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成為武則天的男寵,由於武則天在私生活以及政治上需要這兩個人,就處處縱容他們,以至張氏兄弟把持了朝政,盡為不法之事,不斷私殺皇親國戚。朝廷上的正直大臣十分不滿,多次羅列罪狀,想置張氏兄弟於死地,可都被武則天駁回。一些大臣見無法控制張氏兄弟,就採取了武力政變的方式。在大臣張柬之等人的策動之下,聯絡了一批朝中重臣、羽林軍將領以及太平公主等皇帝親族,突然發難,趁武則天卧病之機,攻入武則天的住處,在走廊裏搜出張氏兄弟,就地處決,並順手將武則天請下了台,迎還了中宗。政變後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國號,仍稱為唐,中斷了十五年的大唐復立。
唐中宗李顯在武則天當政中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他先是被幽禁於皇宮別院,繼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軟禁。在武則天當皇帝的十五年裏,他們夫妻倆的確是膽戰心驚地過日子,因為武則天已害死了兩個親生的兒子,李顯唯恐什麼時候厄運會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每當京城有詔書傳來,李顯都惶恐地要自殺。這時候,妻子韋氏總是勸他説:“人世間禍福無常,最多也不過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為什麼要急着自殺呢?”就這樣,夫妻倆相依為命,一起度過了十五六年的惶恐歲月。
及至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政變,迎還了中宗,複稱大唐,中宗當然立韋氏為皇后,把女兒也加封為安樂公主。由於他們受了許多苦,遭了不少的罪,當了皇帝之後,他們要大加補償,因此,中宗復位不久,其荒淫享樂的苗頭就露了出來。
中唐復位不久,邊患不斷,災荒也接連發生。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陝西降特大雨雹,傷莊稼無數,個別地方顆粒無收;過了兩年,山東、河南、陝西一代發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計其數,再加上朝廷內的武氏勢力仍很強大,所以,唐朝的政局應當説很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韋皇后卻一力慫恿中宗享樂,不問國政。例如,中宗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二月,韋皇后陪同中宗登上玄武門,觀看特設的宮女大宴,數不清的宮女如鶯蝶紛飛,擺開一桌桌的宴席,氣勢既壯觀又奇特。等宴會結束後,韋皇后又命宮女相互打鬥,弄得中宗眼花繚亂,目眩神馳,而在這時百姓正在飢餓和瘟疫中備受煎熬。第二年元宵節,韋皇后又特命百姓張燈結綵,大慶元宵,她則陪着中宗,帶着百官,穿着便服,夾雜在百姓之中共享太平之樂。從這些現象分析,應當説從這時起,韋皇后就有意效法武則天,想讓中宗不問朝政,以便自己伺機掌權。
武則天雖死,她的武氏宗族並未失勢,尤其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與中宗結親,更是站穩了腳跟。有一次,洛州長史薛季昶曾對張柬之説:“張氏兄弟雖被除去了,但武則天的勢力並未徹底剷除,就像漢朝的呂后雖死,她的宗族呂祿、呂產還在一樣。去草若不去根,最終還是要復生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愛女安樂公主,便有了靠山,而中宗復位後不久,武三思又與韋皇后私通,等於父子倆娶了母女倆,更是有恃無恐了。原來,韋皇后與武三思私通,是由上官婉兒牽線搭橋促成的。上官婉兒是上官儀的孫女,武則天當政時,宰相上官儀曾勸高宗廢掉皇后武則天,但被武則天的密探偵知,武則天就派人誣告上官儀謀反,殺了上官儀父子,把他家的妻女都沒入掖庭為奴。上官婉兒在宮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長得十分聰明靈秀,又極富文才,善於吟詩作賦,為武三思所愛。武則天當政時,武三思常在宮中值宿,上官婉兒於是與武三思私通。唐中宗復位以後,上官婉兒馬上被召幸,拜為昭容,專門掌管皇帝的制命,深受寵愛。中宗重當皇帝以後,生活日漸浮靡,所寵的宮女也越來越多,也就顧不上韋皇后,而韋皇后又耐不住寂寞,生性淫蕩,就找上官婉兒想辦法,經上官婉兒撮合,兩人就幹起了苟且之事。這些事,宮中幾乎人盡皆知,只是瞞着中宗一人而已,韋皇后和上官婉兒還多次在中宗面前替武三思説好話,誇他德才兼備,就這樣,武三思被中宗拜為宰相。
武氏勢力復振,韋皇后也與武氏加緊了勾結,她希圖有朝一日能借助武氏的力量登上皇位。朝中的正直大臣見中宗昏庸,朝政腐敗,大有岌岌可危之勢,就推舉張柬之面奏中宗,要求除掉武三思,以加強李唐宗室的力量,其他官員也有類似的陳請。中宗不聽,並把這些事告訴了韋皇后,韋皇后再轉告給武三思,武三思立即打擊報復,將張柬之貶出朝廷,使之死在襄州。其他正直官吏也一一遭到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