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最近香奈兒2019/20“巴黎-康朋街31號”高級手工坊系列的作品不是陸續到店了嘛,剛巧在香奈兒的官方微博刷到了那次秀後的幕後小短片。

執導人是著名的女導演、編劇以及製片人Sofia Coppola女士。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雖然是幕後工作者,但Sofia Coppola在電影圈裏可以説是從小到大都被注目着的女性之一了,《教父》系列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之女,當過演員、當過模特,執導處女作一推出就成就不凡。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Sofia Coppola《處女之死》(The Virgin Suicaides)也是她的處女作品,無數次成為時裝秀雜誌大片的靈感源泉。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會更記得Sofia鏡頭裏的這些女孩子。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比如《迷失東京》裏撐着透明傘遊走在高樓和陰雨間的斯嘉麗,《絕代豔后》粉紅泡泡輕紗薄霧裏慵懶嬌任的鄧斯特……

我自己是很愛看Sofia拍的姑娘,這雙眼睛十分敏鋭,你總能從她的鏡頭裏看到每個姑娘或恣情或歡趣的靈魂。

“巴黎-康朋街31號”高級手工坊系列的小短片裏,紀錄下從置景到時裝到排練走位,再到大秀開跑的一瞬間。

前一秒可能還在鏡頭前逗趣的模特兒後一秒便精神抖擻步入這閃光的玉樓金閣,電影一般起承轉合。

也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的某種精神上的契合,無論是幕前或者幕後工作者,這麼多年來香奈兒與電影之間的聯繫從未斷過。Sofia本人其實跟香奈兒的緣分匪淺。

年輕的時候Sofia還曾當過卡爾的助理,日常工作就是幫卡爾接電話,是一直在活在時尚圈裏的電影人啊!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圖最中間的是卡爾和Sofia,而右邊這位則是Sofia的父親,弗朗西斯·科波拉。

大概也是看中Sofia Coppola能將時尚、女性和電影影像平衡得如此靈巧精妙,香奈兒最近與Sofia合作還蠻頻繁。

包括這兩年最熱門的包包之一香奈兒19手袋在今年4月的廣告大片,也是由她來策劃和共同執導的。在這支廣告裏,除了導演之名,更受注目的可能是電影圈裏的女演員們。

▲掌鏡人是80年代以來一直活躍在時尚攝影浪尖的Steven Meisel,鏡頭記錄了年輕的女演員Margaret Qualley、Taylor Russell以及Marine Vacth。明明都是香奈兒19手袋,三位不同氣質的女演員背出了完全不一樣氛圍,“Margaret 熱情洋溢,Taylor 活力四射,Marine 則是神秘莫測的法式美人”。

這幾位90後女演員都處在事業上升期,無論個人作品還是人生故事都自帶吸睛光環。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自小學習芭蕾的Margaret,媽媽是好萊塢美人安迪·麥克道威爾,最先被人注意到還是在Crillon Ball,法國著名的名門千金成年舞會上,19歲便在美劇《守望塵世》迎來了熒屏首秀,如今是街拍屆相當炙手可熱的新星了。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比Margaret大一歲的Taylor Russell,《好萊塢報道者》評選出的2019年25位新一代好萊塢新星之一,走的是實力演技派路線,在電影《浪潮》及電視劇《Lost in Space》中奉獻精湛演技。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而Marine Vacth倒是讓我有點沒想到,這位神秘的法國姑娘大多活躍在歐洲小眾電影裏,她與娛樂圈十分疏離,但她的電影,包括《花容月貌》《匹諾曹》《雙面情人》又時常被各種電影評論家一談再談。

但除了導演和演員,如果按照維持電影圈這個生態健康存在和發展的角度,其實還有一類人雖然不那麼經常被人們談論、被人看見,但她們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頁,那就是幕後推手或者説“伯樂”的角色。

且從時間和歷史的範疇裏看,這些“伯樂”裏,女性的角色就更少了。

並且大家可能沒有想到,和電影本身誕生於同一個年代的香奈兒,其實也一直遊走於時尚圈與電影圈之間,擁有雖然很少被人看見,但卻始終不可或缺的一頁。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關於香奈兒與電影的最直接聯繫,最容易想起的,可能是香奈兒女士Dress過的女演員。

之前我們跟大家聊過Insaide CHANEL系列短片裏《嘉柏麗爾·香奈兒 走向美國》。

早在1931年,受到米高梅影業大亨塞繆爾·高德温的盛情邀請,意氣風發的香奈兒女士來到她年幼時憧憬過的新大陸。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高德温自然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他早早就意識到:“女人們走進電影院是為了看別的女人怎麼穿衣服。”(A·Scott Berg《Goldwyn》1989)

彼時好萊塢的電影裏還沒有“時裝”可言(戲服設計還僅僅只是在模仿“時裝”,不得優雅精髓),請香奈兒女士給自己旗下女星,包括葛麗泰·嘉寶、瑪琳·黛德戲裏戲外設計造型,就是為了拉高電影的質感和檔次。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對於大多數美國人而言,香奈兒就是法國,而她本人也是法式奢華的最佳代言人,當年香奈兒女士來到紐約,下榻皮埃爾酒店套房,就連她身上佩戴珍珠項鍊的簡約風格也廣受討論和讚譽。

想要讓自己電影也走在時髦前端的高德温與同樣看好電影傳播力,“要通過電影來傳播時尚”的香奈兒女士一拍即合。

且不得不説,當時的電影熒幕正是由於香奈兒女士的審美滲透,畫面的質感是不一樣的。

1931年葛洛麗亞·斯旺森主演的《Tonight or Never》裏所有的戲服都是由香奈兒操刀完成,電影的佈景裏還出現了香奈兒N°5香水,精緻到各種細節,現在看也依舊經典。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很有趣的是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葛洛麗亞·斯旺森竟然秘密懷孕了,為了讓女主角完美穿上戲服,裙子的腰身也是改得蠻辛苦。

不過香奈兒在好萊塢待的時間並不長,彼時好萊塢的評論家和女演員大多認為這種巴黎式的優雅過於簡潔,無法迎合好萊塢浮華的審美風格,與她的理念是相悖的。

於是聽從自己內心聲音的獅子座果斷喊了“停”,回到康朋街。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但香奈兒女士與電影卻沒斷掉聯繫,回到巴黎後,她與不少法國先鋒導演展開了合作。

説來香奈兒女士挑選合作對象的心態也蠻隨性,是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無所謂,但一定要有才華有閃光。

比如1938年的《霧港》。

後來備受爭議的大師導演馬塞爾·卡爾內那時才29歲,起初拍的幾部片子也並不賣座,《霧港》在當時也不被看好。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但外界的評價並不能左右香奈兒女士,在這部片子中,香奈兒女士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創意,她建議卡爾內讓女主角米歇爾·摩根穿上立體剪裁的雨衣,搭配黑色貝雷帽,與霧碼頭電影中陰沉的氛圍完美契合,也成就了又一熒幕經典。

尚·雷諾阿也與香奈兒女士合作多次。

《遊戲規則》裏包括女僕在內的所有女演員的造型都是香奈兒女士親手操刀,但這片子上映後,戰爭爆發,這次合作就成為了香奈兒女士在二戰前的最後一次電影合作。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但回頭看看也蠻有趣的,拿着獵槍,穿着頗有英式風格的軟呢外套,電影中女演員氣定神閒在,倒頗有嘉柏麗爾·香奈兒一貫崇尚的中性風格。

1950年代,70歲的香奈兒女士帶着斜紋軟呢套裝和菱格紋2.55包包重返時尚圈,也同樣迴歸了電影圈。

法國新浪潮的電影人特別愛用各種各樣的香奈兒元素,獨立現代、優雅又有能量,是無論熒幕前還是熒幕後女孩們共同的選擇。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作為香奈兒女士的密友,法國女演員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無論台前幕後都尤其愛香奈兒,1959年的電影《危險關係》裏香奈兒小黑裙搭配巴洛克風的珍珠項鍊和時裝珠寶尤為經典。

1968年的電影《偷吻》,導演特呂弗便讓女主角德菲因·塞裏格去康朋街挑選衣服,她坐在香奈兒精品店裏,要找一雙黑色緞面鞋尖的香奈兒涼鞋。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德菲因·塞裏格最最經典的熒幕香奈兒造型來自於《去年在馬德里昂巴德》,整部戲女主角20年代戲服都是香奈兒女士量身打造的高級訂製服。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德菲因一襲黑色雪紡裙配蕾絲披肩的造型,可以説是又一電影史上的傳奇定格(直到現在德菲因·塞裏格的影人頁面也大多是香奈兒造型的這一幕),無論放在20年代、60年代還是現在完全無違和!

而茜茜公主羅密·施耐德在熒幕上的轉型,竟然也是得到了香奈兒女士的指點。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彼時茜茜公主要從好萊塢轉戰歐洲電影舞台,香奈兒給予她的建議卻不僅僅只是造型悦目,也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香奈兒甚至不必向我提出建議,就自然地讓我明白了一切……她不同於其他的服裝設計師……她塑造的優雅不僅悦目,更加賞心。”

(羅密·施耐德訪談,《ELLE》雜誌,1963年9月20日)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維斯康提(Visconti)的電影《薄伽丘70年》中,羅密·施耐德飾演向丈夫復仇的美麗少婦,一個徹頭徹尾的“香奈兒女孩”,60年代的自帶紅粉濾鏡的佈景下,隨處可見的斜紋軟呢套裝到菱格紋手袋,從珍珠配飾到雙色鞋,以及N°5香水。

儘管本職工作是一位時裝設計師,但香奈兒女士在電影行業不僅擔任戲服設計和造型指導,還有一重非常特別的身份,也讓人意想不到的身份——伯樂。

但當伯樂,或者是幕後推手,並不簡單。

這需要一點超脱於時代的鑑賞力,看到比眾人更多更深,同樣需要廣泛的人脈,以及在願意力所能及內幫助自己欣賞的人的慷慨。

香奈兒女士無疑都具備。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她將公爵貴族出身卻大器晚成,而立之年才踏進電影圈的盧奇諾·維斯康蒂引薦給了讓·雷諾阿,前者成為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教父之一”。

又將齊費里尼引薦給了瓦迪姆,也是這位法國名導事業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之前在香奈兒「Mademoiselle Privé」展覽上便有幸欣賞到香奈兒女士唯一親自設計的臻品珠寶——1932 Bijoux de Diamants 鑽石珠寶。

當年唯美的宣傳圖片,其實是青年時期的羅伯特·佈列松(Robert Bresson)拍攝的。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佈列松構圖和燈光方面的獨特才華,也被一一呈現在“Bijoux de Diamants”系列的攝影作品中。

當然我想香奈兒女士應該也不會意料到,當時給她拍廣告的小夥子很快就投身電影行業,並在未來幾十年裏成為法國先鋒派導演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我也是在Inside CHANEL《嘉柏麗爾·香奈兒與電影》這一章節裏才知道,原來香奈兒女士在這麼早遠的時代裏就已經幫助過很多後來偉大的電影人閃光。

她似乎無意成為歷史的一頁,或者“未來的一部分”,但我們以後來者的視角來看,無論在時尚圈還是在電影圈,香奈兒女士固然是極具前瞻性的,並且影響深遠。

可在那個時代的當下,或許她只想儘自己的能力做份內事,將自己所擅長的部分、自己獨特的視角都貢獻給她感興趣的電影行業。

同樣的,也去支持自己看好的、欣賞的、喜歡的人與事,幫助他人閃光。

而這些閃光點,也像一部電影的明線與暗線,像拼貼圖畫裏的看似雜亂卻相互關聯的點點信息,串聯成屬於香奈兒自己的電影篇章,並一直在延續着。

關於香奈兒的電影故事《嘉柏麗爾·香奈兒與電影》現在已經在上線了!這個章節依舊用到了標誌性的拼接手法,串聯起了香奈兒女士與電影人物,與電影發展的點滴閃光之處。

説真的看完這個篇章還是蠻受觸動的,畢竟電影這個行業誕生之時,到往後的漫長的一段年月裏,話語權便大多掌握在男性手裏。

但並不意味着女性不參與其中,未曾貢獻過自己的力量與才華,反而她們的閃光總是被各種外界因素所遮掩。

就以女演員為例,作為明星藝人雖然本身自帶注目度,但長期以來或許女演員的關注點和記憶點始終是在美貌、身材、背後的私生活與八卦故事。

即使成功如伊麗莎白·泰勒和瑪麗蓮·夢露這樣的女演員,也甚少有人談論起她們的業務能力,她們對電影作出了什麼推動作用,真正被稱之為“偉大”的女演員比例遠遠低及同時代的男性。

又或者為什麼閃光的女性導演和製片人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頻頻被提及?

當然也是有一定客觀原因的,在電影最開始的“黃金年代”,女性的工作機會都少得可憐,更別説在這個行業獲得一定的話語權,擁有自己的表達,更別説“被看見”,被記錄和訴説。

而像香奈兒女士這樣的,儘管不是專業的電影人,卻將自己的創意、熱情、專業光熱充分影響到電影行業,用自己的審美和眼光,幫助默默無聞卻有才華有實力之人閃光的人。

她們也許不一定會出現在電影工作者的滑動名單裏,但她們的作用同樣是重要的,影響深遠的。這樣的女性故事不是更應該被更多的人看見麼?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所以,無論幕前還是幕後,電影圈裏的女性並不在少數,她們需要“被看見”,也值得“被看見”。

“被看見”之所以重要,正因為這是一種堅實的肯定,是前行的鼓舞,是讓每一份小小的閃光變為星星的能量。

電影裏的每個參與者都在自己的專業和崗位上付出熱情與力量,看見她們,也不讓這些熱情被忽略,被遺忘,整個電影行業才更加平衡,也更加豐富。

原標題:《扯白||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90 字。

轉載請註明: 那些在電影圈裏“被看見”的女性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