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寶媽發現,兩歲之後的寶寶突然開始變得特別不聽話、叛逆。
不管父母説什麼,寶寶嘴裏從來都是回答:“不、不、不。”
面對寶寶的各種壞脾氣,很多父母一氣之下都選擇了棍棒教育,結果就是寶寶越來越不聽話。
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
在蒙特梭利發現的31個兒童敏感期中,從2歲開始,寶寶會經歷很多心理上的敏感期。
寶寶開始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識,關注點逐漸從身體轉移到身邊的食物,不停地通過“暴力”、“破壞”、“不聽話”等行為對周圍的環境展開試探、探索。
這時正是父母培養寶寶性格、習慣和行為的關鍵期。
2歲寶寶會經歷這些敏感期:
■物權敏感期:對物品、玩具等開始享有佔有權,認為自己是玩具的守護者,玩具一旦離開自己就等於失去,表現“自私”,不願意分享。
■秩序敏感期:對物品的擺放有自己的規則,善於發現事物細微的變化,認為秩序不可改變。表現為物品一定要放在某個自己規定的位置。
■認知能力發展:開始明白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以“自我為中心”,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因為四肢發育跟不上認知發展而發脾氣。
給寶寶立規矩,父母做好這3步
第一,通過繪本等工具,建議孩子的規則意識
1歲左右的寶寶已經具有初步的認知能力,能理解簡單繪本上的大部分內容,這時父母就可以利用繪本上的小故事,讓寶寶接觸最基礎的規則。
比如,吃飯時應該用勺子或筷子、穿鞋子前應該先穿襪子、洗澡時不能看電視等等。
作為睡前故事或親子閲讀反覆地講給寶寶聽,建立寶寶的規則意識,並逐漸適應規則。
第二,抓住具體事情立規矩
在寶寶不聽話時,很多父母都會對寶寶大吼大叫道:“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樣模糊、目的不明確的話,對寶寶來説並不能理解,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因此,在父母説完後,寶寶還會做相同的事情。
在寶寶犯錯,不聽話時,父母要抓住具體事情。
比如寶寶洗澡時一直在玩水,父母可以這樣説:“寶寶,洗澡濺出來的水,會讓你滑倒、摔傷的,會很痛。”
這樣寶寶就明白洗澡到處濺水是不安全的,從而避免這種行為。
第三,設立規矩後,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執行
很多家長都發現,即使設立了規則,但寶寶根本不聽、沒有用,很大可能因為家長並沒有跟孩子一起執行。
比如,媽媽不讓寶寶吃餅乾,但爸爸卻在媽媽不在家時給寶寶餅乾吃,這種不統一的規則,會讓寶寶認為規則不重要從而放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