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蹚水上班,小夥惹“毒”上身,醫生説嚴重可致命!梅雨季,這類病高發

這幾天,杭州陰雨不斷,很多市民都會穿着拖鞋或涼鞋,捲起褲腳趟水而過……專家提醒,

雨後趟水的人,小心惹“毒”上身。

據廣州日報,近日珠海市民吳某上班時,因突然下起暴雨,

路面上都是積水,他便脱了鞋,蹚水趕路,到公司後因為沒有備用鞋襪,只能穿着濕襪子、鞋子繼續上班。第二天,他開始發燒,小腿也紅腫疼痛,

到中大五院皮膚科就診。醫生診斷,

他患上了常見的皮膚疾病——丹毒,

對症治療後,該患者病情穩定,現已出院。

丹毒俗稱“流火”,大多數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麪部,表現為局部的紅斑、表面發熱,伴有疼痛,與周圍正常的皮膚之間分界比較明顯。

醫院皮膚科馬寒主任介紹,該病多發生在足部,足癬或糖尿病患者,因腳趾縫間糜爛、皮膚表面有小傷口的人羣容易感染,大多數人在遭遇暴雨積水後,選擇趟水出行,但積水中混雜了地面和地下管網中的各種污物,有大量致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如果雙腳皮膚有破潰,細菌從小的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導致感染丹毒、腳癬等疾病。

除了局部皮膚的紅腫疼痛外,丹毒患者局部的淋巴結也會腫大。如不及時處理,紅腫皮膚表面可能發生水皰、大皰或血皰,往往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發展為敗血症或膿毒血癥,危及生命。

馬寒主任提醒,淌水後,皮膚如出現紅斑、水泡、瘙癢等症狀,請及時就醫,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癬或其他皮膚病的患者,切勿憑經驗用藥,以免耽誤病情。

梅雨季歷來是腳部皮膚病的高發季

雨天蹚水極易引發腳部皮膚病

梅雨季歷來是腳部皮膚病的高發季。

此前,快報曾報道過《一場暴雨引發杭州皮膚病就醫高峯》,以下是當時報道節選——

雨天蹚水極易引發腳部皮膚病

腳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喜歡的環境是濕度在80%以上,温度在25℃至28℃之間,梅雨季恰當的温度和濕度為真菌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所以真菌感染患者在梅雨季最多。而之前杭州下了雷暴雨,很多道路大面積積水,好多人蹚了水後加重了病情,病人一下子多起來了。

“大概從一個多月前,腳癬病人差不多開始發病了,腳底板開始脱皮,癢痛感基本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沒想到這一下暴雨,很多人夜裏癢得熬不牢,白天就跑來看腳癬了。”市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徐瑾説。

楊小姐是徐瑾醫師的老病人,前不久剛到醫院配了腳癬常用藥備用,下午她又來門診看病了。前幾天傍晚,楊小姐一出地鐵口,傾盆大雨往地鐵出口處迎面打來。地面上都是積水,無處落腳。楊小姐着急回家,索性高跟皮鞋一脱,赤腳走了近千米的路。到了晚上,楊小姐發現腳比前幾天更癢了,早上起來腳指頭縫裏抓出了一條條血印,腳掌腳後跟還有一層層的脱皮。

徐瑾主任醫師説,梅雨季節濕雨天氣常見,一定要採取合理措施,預防常見的皮膚病,有以下幾個注意點:

一、雨天蹚水後,回家立即用自來水清洗皮膚。因為下雨時地面有積水,足部被弄濕後不及時擦乾,正好給腳趾間真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表現為出現紅色風團、丘疹、丘皰疹等,往往伴瘙癢。同理,在陰雨天要特別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潔乾燥。

二、淋雨後儘量不要穿浸水的衣物,注意保持衣物的乾燥。如果皮膚原有破口,要用消毒液對破口消毒,防止感染。

三、護理上,在積水道路上步行時需提前外塗防水油膏,回家後應立即清洗皮膚,特別是腳部;或者事後用1%鹽水浸泡雙下肢,再用清水沖洗,晾乾,防止各種微生物的侵襲,並保持皮膚和鞋子乾爽。在多雨潮濕的季節,預防各種皮膚病,除了注意個人防護、個人衞生和家庭衞生外,飲食上儘量不吃刺激性、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腳癬和濕疹要會區分

腳癬不應該塗激素類藥膏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吳黎明主任説,潮濕天氣帶來的常見皮膚病主要有濕疹、腳癬以及蚊蟲叮咬帶來的皮膚過敏和炎症等。

癬和濕疹都是梅雨季比較容易患上的皮膚病,如何區分呢?吳主任根據多年的臨牀經驗及自己的觀察,教大家很簡單的區分方法:癬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發作在腳趾間、腳後跟和腳跟邊緣。一般來説,兩隻腳和一隻手感染的通常是癬,兩隻手感染的是濕疹,這主要與個人的習慣性動作有關。

吳黎明主任提醒,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治療腳癬用含有激素類的藥膏塗抹效果好,這是錯的。含有激素類的皮炎平之類的藥膏,主要是用來治療皮炎和濕疹。針對癬病,激素類的藥膏雖然能止癢,但它們對人體有免疫抑制作用,會降低皮膚的免疫抵抗力,反而幫真菌來攻打人體的抵抗力,得病的皮膚範圍會變得越來越大。

綜合:廣州日報、快報早前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暴雨天蹚水上班,小夥惹“毒”上身,醫生説嚴重可致命!梅雨季,這類病高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