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出生就打了疫苗,為什麼還有孩子得乙肝?該如何防範?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健康

7月,“錯換人生28年事件”二審維持原判,為此起“抱錯”孩子的事件畫上階段性句號。而主人公姚策的病逝原因也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姚策的生母患有乙肝,分娩時,為阻斷乙肝的母嬰傳播,本應給姚策打免疫球蛋白,然而因與另一名男童“抱錯”,所以疫苗沒能注射給姚策。姚策兩歲時被發現攜帶乙肝病毒,接受治療後結婚生子,2020年查出肝癌,不久後病逝。

1992年,我國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約有1.2億。而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攜帶乙肝病毒的人員數量大大降低,但仍有7000萬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000-3000萬人是乙型肝炎患者,還有不少是少年兒童。

為什麼兒童會攜帶乙肝病毒?

母嬰垂直傳播、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是乙肝的三種主要傳播途徑。

不過,乙肝不會經由食物或水傳播,所以生活中的正常接觸,如一塊吃飯、擁抱握手、甚至咳嗽、打噴嚏等是傳染不了乙肝病毒的。

我國的乙肝絕大多數是母嬰垂直傳播和兒童早期的感染。而且新生兒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往往會終身攜帶。

據統計,在所有的乙肝傳播途徑中,母嬰垂直傳播感染的比率佔到30-50%,有數據顯示,如果媽媽患有乙肝,其分娩時傳染給孩子的幾率高達90%。

此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乙肝病毒也會經由皮膚或者創傷,血液傳播給孩子。

兒童乙肝需要治療嗎?

有人認為,兒童感染乙肝病毒後沒有明顯的臨牀表現,感覺不到不良反應,也不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可以不進行治療。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與成人相比,兒童肝臟較大,免疫功能較差,更易感染,還極易成為長期攜帶者。

乙肝一步步發展的很緩慢,很多人從感染上乙肝病毒到成為慢性乙肝患者,再成為慢性肝炎、轉變成肝硬化直至肝癌,需要五到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時間。

而且肝臟實質內沒有痛覺神經,即使有了病變,也不會疼痛引起人們的注意,經常一旦發現就已經處於生死邊緣。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姚策,2歲時發現攜帶乙肝,雖然有治療,但是仍在28歲發現肝癌,最後不治身亡。

我國兒童乙肝病毒感染導致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高達34%-95%。而肝癌是死亡率第二的癌症。研究還發現感染乙肝時的年齡越小,越容易轉變成慢性乙肝,一輩子都摘不掉乙肝的帽子。

所以應當儘量避免兒童感染乙肝病毒,沒能避免感染後也應該早診斷、早治療。

怎麼避免兒童感染乙肝?

如果母親攜帶乙肝病毒,首先就是進行母嬰阻斷,分為產前和產後兩種。母親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含量特別高時,準媽媽需要從孕24周-28周開始吃抗病毒藥,以減少乙型肝炎病毒的載量,進而減少母嬰傳播的風險。

嬰兒出生後,一定要打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這樣可以很好地實現母嬰阻斷,儘量保證新生兒感染不了乙肝病毒。

其他兒童,也要進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種。自我國採用了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後,我國兒童的乙肝病毒攜帶率大大降低,確保了3000萬名兒童免於感染上乙肝病毒。

現在的研究表明,新生兒時期接種乙肝疫苗後免疫保護率可達90%左右,體內形成的乙肝抗體會隨着時間而下降。除此之外,也會受到遺傳、肥胖等因素影響,所以需要定期做乙肝抗體的檢查。

對於已經感染了乙肝的兒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