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儀式感雖然準備起來麻煩,但它是平淡生活重要的添味劑,無論是夫妻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都需要儀式感。小到生日、紀念日,大到各種節日,“儀式感”隨處可見。通過特殊的紀念,可以回顧感動的瞬間,堅定前行的方向。

我們知道,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其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和社會的教育與支持。家長在幫助孩子進步的同時,也要給予一定的儀式感,重視孩子每次生日。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有三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人都錯過了。這三個生日分別是14歲、16歲和18歲。

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調皮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生後與世界的交手很多時候是在“試錯”。但是很多事情錯過是非常沉重的。14歲、16歲和18歲是孩子青年時期最迷茫和困惑的3個階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人生道路的旅途上起着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在孩子14歲時要過生日,並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否則要擔負刑事責任;16歲時,告訴孩子他已經是“小大人”了,做出不正確的事完全負刑事責任;18歲要給孩子一個像樣的成人禮,叮囑他們做成年人需要承擔的責任。

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其實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無論長多高,年齡再大也終究是孩子。也有父母認為孩子在學校可以接收到相關的知識,不用自己提醒。但學校教給孩子的只是最基本的概念道理,孩子最終的品性還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那麼生活中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01保持尊重和理解

人與人之間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不同,儘管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但是兩代人也會有代溝。代溝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正確面對和解決。首先父母要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雖然是自己生養,但並不意味着是附屬物品。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意識到孩子的每一次成長,而不是將他們看成是生活不能自理、長不大的小孩子。最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選擇,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試着理解孩子的決定,而不是全盤否決。

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02注意陪伴和溝通

生活中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無法脱身,對孩子的陪伴較少。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因為得不到關愛而產生自閉心理,不利於成長。父母經歷過青春期的懵懂,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痛點和喜悦,因此,適當的陪伴和溝通能夠有效緩解孩子內心的疑慮和不安,也讓父母有更加深刻地瞭解孩子的機會。而且舒服的親子關係有利於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

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平常的交流和談話中要注意孩子價值觀的培養。從簡單的待人接物到趣事分享,都能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無形中塑造了他們的三觀。要防止孩子因為少不更事、一時衝動誤入歧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這3個生日一定要給孩子過,可惜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