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在很多人看來,如果父母非常優秀,孩子也會非常優秀,起碼不會太差。
確實,在許多家庭裏,孩子傳承了父母的優秀,或跟父母一樣誠實、熱情、有擔當;或跟父母一樣在學業上孜孜以求,不斷攀登高峯。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似乎與父母“絕緣”,不僅沒有繼承父母性格上的優點,學業成績也與小時候的父母差了十萬八千里。
張女士就遇到了此類問題,她兒子在中小學階段基本都位於“後進生”行列,學習成績很差,又比較調皮搗蛋,讓她非常頭疼。
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雖然成績不算好,但也不至於墊底。可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張女士兒子的學習成績就表現出了明顯的劣勢,班上倒數的幾個學生中,經常出現她兒子的名字。
上了中學之後,張女士兒子的學習成績仍不見起色,就這樣混到高考,考出來的分數非常難看,以至於不得不選擇復讀。
張女士和她老公都是擁有碩士文憑的高學歷人士,她們的工作崗位很好,收入也非常不錯,一直是親朋好友傾慕的對象;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收穫了人們的尊敬和無數的榮譽。然而,因為兒子“不爭氣”,身邊的人對他們的看法漸漸有了變化,特別是在兒子高考成績出來之後,不少人開始拿這件事做“反面教材”,讓她們很難堪。
“真想不到,我們一輩子的榮耀,會被孩子毀掉!”談到兒子,張女士和她老公都深感悲哀。而關於孩子的未來,她們表示“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過,張女士也沒有把所有的責任都怪罪給孩子,她認為自己與老公常年忙於工作,對孩子疏於管教,也是孩子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到如今,張女士再多的反思,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了。但作為家長,應該能從她的遭遇中得到一些警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之關鍵,忙於事業的張女士和她老公,恰恰沒有把家庭教育這件事做好,讓孩子的人生潰敗,也讓自己榮譽盡失。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不是她們夫妻的榮耀被孩子毀了,而是他們自己毀了自己的榮耀,並把孩子也毀了。
我們身邊有一些父母,個人擁有很強的能力,是單位的骨幹,是同事們敬佩的對象,但他們沒有把這種能力傳遞給孩子,他們在孩子教育上沒有花時間,也沒有花心思,自然收穫不到來自孩子方面的“回報”。
可能有人會説,有些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照樣很優秀,他們認為孩子的成長主要靠自己學、自己悟;他們還認為那些成績長期在班級墊底的孩子,智力方面有問題,就算投入許多時間培養,也很難有好成績。
提出這些看法的人,根本就不懂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也是孩子的終身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啓蒙之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如果家庭教育做到位,孩子的智力就不會太差。
5歲之前是幼兒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家長若在這個時期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的智力得到很好的開發。也就是説,許多“智力有問題”的孩子,正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被父母開發,他們一直被散養,導致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都落後於同年人。
事實上,父母沒時間看管,沒花心思培養,孩子仍能在學業上取得較好的成就,是小概率事件。真正搞教育的人,不會把這種小概率事件拿來做類比。
需要強調的是,家庭教育的質量,不一定與所花的時間成正比。有些家長,天天在家陪着孩子,看上去花了大量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上,但效果很一般;有些家長,僅僅是每天下班回家陪在孩子身邊一兩個小時,但效果非常好。因此,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家長不能一味地增加陪伴時間,而是要想辦法,同時要做好示範。如果家長自身的生活習慣不好、道德品行和談吐舉止都很low,長期受父母影響的孩子,肯定不會有多優秀。
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關係。父母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有意無意地訓練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抽象思維能力,不要相信“什麼人什麼命”的謬論。當然,如果孩子實在學不好,我們也應該以正常心看待,以後走上社會,“成才”的機會還是有的,家長全力支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