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文|夏晴風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作為父母,你在教育中,最擔心的是什麼呢?

是不是孩子打不得,罵不得,還不聽話?

前幾天,江蘇揚州發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一名11歲的女孩因為和媽媽吵架而墜樓身亡。據瞭解,女孩在墜樓前,因為假期作業沒有寫完,媽媽催着讓孩子趕快做,卻和孩子發生了衝突,最終兩人吵了起來。

爭執了不久,孩子就決絕地跳樓自殺,在跳下去的瞬間就身亡了。

看着前一秒還在爭執的女兒,後一秒已經倒在了血泊中,父母跪在孩子身邊,大聲的痛哭。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這一幕刺痛了無數網友。

有網友説孩子是玻璃心,更有網友説現在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但真的是孩子玻璃心、受不住批評嗎?

正如一名網友留言説的那樣:這一跳不只是當下的衝動,更是累計的情緒,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太重要了。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是啊!因為無法溝通,他們寧可決絕地放棄生命,也不願和父母説出自己的心聲。

不得不説,這世上真正的悲劇,是一個孩子寧願選擇自殺、離家出走,也不願和父母溝通。

01孩子的每一次溝通,都變成了父母的説教

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對父母説自己的想法,而有的父母會在中途打斷孩子,有些父母雖然會聽完,卻會對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對的,孩子只需要乖乖配合就好了。

於是很多孩子想對父母表達的想法,一次次被扼殺了。

之前《少年説》中,有一個令人心疼的女孩。

媽媽經常拿她和學霸比,讓她常年生活在學霸的陰影下,於是她鼓足勇氣對媽媽説:“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下?老是要這樣子打擊我。”

能夠説出這些心聲,孩子必然做了很大的心理建設。

本以為媽媽會理解,卻不想媽媽説:“其實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為什麼媽媽提的要求你都達不到?”

看到和媽媽完全沒辦法溝通,女孩失望地哭着走下了台。

很多時候,當孩子想要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卻拿出一大堆道理,讓孩子無話可説,好好的一次溝通,最終變成了説教。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是#不再和父母傾訴心事的理由#,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不願和父母傾訴心事的原因。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其中一名網友説:我不和父母溝通,是因為無論我説什麼,她都會説是我錯了,是我的問題,是我奇怪,有時候還説我是火星人,每次跟她説心事什麼的,她都這樣回覆我,我就強忍着眼淚,最後跑到沒人的地方哭。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更多的是父母的強制和專斷,讓孩子不管做什麼,父母都用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説教孩子,從不會重視孩子的想法。

慢慢的時間久了,孩子的心情被父母一次次的忽視,她們就會封閉自己的內心,寧願被誤解,也不願和父母去溝通了。

02父母越説教,孩子越沉默

《邪惡人性》一書中説:一些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將孩子當作了一個‘物’,而不是人,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力去支配這個自己生養的‘物’。

是啊,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尊重孩子,所以在任何時候,不管孩子説什麼,他們都會用自己的理論去説教孩子。

試想,當你想説一件事的時候,對方總是告訴你,別説了我知道;當你想吐露心聲的時候,説到一半,對方就告訴你,是你的問題,你還會選擇吐露自己的心聲嗎?

不要説孩子,就算是我們父母,時間長了,也不願再去溝通了。

我們越對孩子説教,孩子只會變得越沉默。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知乎上,一名網友分享了自己和父母之間溝通的問題。

她説小時候,媽媽總是要自己多穿衣服,每次自己説不冷的時候,媽媽都會説是為了自己好。

於是在別人穿一條秋褲的時候,自己穿兩條,有時候熱的不行,告訴媽媽了,媽媽卻説不行,不能穿少。

慢慢長大了,自己喜歡學跳舞,可是媽媽卻覺得女孩子學跳舞會學壞,讓自己學畫畫,不管自己怎麼説,媽媽都不聽。

如今長大了,大學畢業後,想要去北上廣上班,媽媽卻安排好去老家工作。

每一次自己反駁的時候,都會換來媽媽的一頓説教,而每一次的説教,都是為了我好。

時間久了也不會反抗了,如今的自己不甘心,卻改變不了什麼,就這樣一直過着父母安排好的生活。

其實父母的説教,並不是真正的和孩子溝通,而是把孩子一次次的推遠,將孩子的心事扼殺在搖籃裏。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每一次孩子在吐露心聲的時候,我們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來審判孩子,對孩子説教。

慢慢時間久了,孩子寧願自己默默流淚,也不願和父母吐露心聲了,因為他們明白,不管自己説什麼,父母都不能理解,父母也不會相信他們,於是他們像一個木偶一樣,任由父母支配。

 03真正愛孩子,就要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

其實,很多教育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溝通的問題。

當我們和孩子的溝通不暢的時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

  • (1)   在溝通前,把自己當一個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大人的思想去理解孩子的行為,甚至用大人的思想去和孩子溝通,這樣的溝通只會是無效的,也會把孩子推遠。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説:“我們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卻從不想想他在變成大人之前只是個孩子。”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於是不管孩子説什麼,我們都覺得幼稚,都不當回事,覺得是一件很小的事。

可這些很小的事,也許對孩子來説,是全部了。

所以在任何時候,一旦和孩子溝通,就要把自己也當作一個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去共情孩子,也才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每一種行為。

  • (2)孩子表達心聲時,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傾聽孩子》一書中説:孩子在吐露心聲的時候,最需要的不是“被勸阻”和“聽道理”,而是被理解、被接納。

可是很多時候,當孩子向我們表達心聲的時候,我們不是打斷孩子,就是評頭論足。

而我們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封閉自己,不願和我們溝通,所以當孩子向我們表達心聲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就像熱播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賈曉玲穿越後,對媽媽吐露心聲説:“媽媽,我一定讓你過得很開心,很幸福。”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而她的媽媽並沒有打擊和否定她,也沒有打斷她,而是耐心地聽她説完,並對她很温和的説:“好”。

其實,孩子在表達自己心聲的時候,並不需要一個人站在制高點去審判他們,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聽他們説完,這樣就足夠了。

所以當孩子對我們表達心聲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打斷和否定孩子,而是安靜地做一個傾聽者,讓孩子盡情地訴説心事。

  •  (3)孩子沉默時,多觀察孩子

一個孩子有心事的時候,有時候會選擇對父母訴説,有時候會選擇沉默。

當孩子沉默的時候,我們不要不管不顧的直接去責罵孩子,或者是給孩子貼標籤。也許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想吐露心聲,或者是孩子在做心理建設,要如何對父母説一件事。

此時我們只需要多觀察孩子,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對孩子説:“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有媽媽在。”

這樣,即便孩子沒説,他們也感受到了能量,感受到了愛,這種身體語言的溝通,有時候比語言的溝通更重要。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教育孩子的前提,一定是擁有良好的溝通。

只有有了良好的溝通,我們才能瞭解孩子,也才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從而真正做到對症下藥。

04真正的教育,是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曾説:很多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並不是真正地去教育孩子,而是用父母的權威去贏孩子。

也就是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告訴孩子,我們是對的。

可我們要明白,真正的教育,是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和信任,而非在一件件事上,贏了孩子。

這樣的贏,其實是一種權力的壓迫。

而孩子在這種壓迫下,只會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最終封閉自己的內心,不再信任父母。

所以想要真正地贏得孩子,就要好好和孩子去溝通。

《小王子》裏曾有一句話説:世界上最有徵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我們要明白,自己説出的每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所以在任何時候,不管孩子做的對還是錯,孩子幼稚還是無聊。

我們都要認真地去面對,好好和孩子溝通,畢竟他們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而已。

作者簡介:

夏晴風,多平台簽約作者,一個寵娃狂魔的媽媽,深入研究兒童心理,致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我們的孩子,受不住一句批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