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在我小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每年過生日,因為可以吃到甜甜的奶油蛋糕;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搞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邀請眾親朋好友一起熱鬧熱鬧。
前幾日,我同事的女兒過4歲生日,邀約我們去家裏同慶,同事家裏的牆上貼滿了女兒做的各種剪紙,有小鳥兒、有牡丹花、還有窈窕淑女...雖然算不上藝術品的等級,但是想想這是一個4歲小孩子的傑作,就很震撼。
中午吃飯的時候,鄰桌一位朋友逗小女孩,“小姑娘,光有手工活可不行。我的女兒會唱歌,會跳舞,你會嗎?”小姑娘倒也不甘示弱,告訴那位朋友,自己會唱英文歌,隨後還很有樣地給我們唱了一首《Finger Family》 。
聽完小女孩唱的英文歌,我們都驚異於女孩近乎標準的發音,紛紛向女孩的媽媽請教,是如何教出這麼棒的孩子的。小女孩的媽媽告訴我們,女孩是在電視節目上接觸到了英語歌,後來愛上了英語,就讓媽媽給自己買了英語歌磁帶,自己跟着唱,唱着唱着自己就背過了,根本不用誰教。
同事女兒的表現,讓我想起一個成語:心靈手巧。回想生活中,我們常用“心靈手巧”來誇獎那些手工活幹的好的人,手巧是這麼個意思,但是心靈是夸人聰明的意思,“手巧”的人一定就“聰明”嗎?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用一句話給了我們答案: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所以手靈巧的小孩,一般比較聰明,就像我同事的女兒...
但是我們如何通過觀察孩子手的變化,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呢?
首先,4個月之內的孩子,正常來説是會主動用手抓、握東西,比如小木棍、比如小包裝的零食,或許他們抓不住,但是他們會有去抓住、握住的意識,這是正常智力孩子的表現,如果他可以牢牢地抓住、握住一樣東西,甚至知道去撫摸、揉捏手中的物品,那麼這個小孩一般是比較聰明的。而普通的孩子要到5-10個月時,才會有意識的把玩手中的東西。
其次,1歲到3歲的孩子,正常來説他們會去撕碎紙張和擺放東西,會主動常識自己穿褂子,不過他們還不會自己系紐扣,但是會拉拉鍊;而同年齡較聰明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拿筷子、自己系紐扣,甚至可以嘗試拆玩具、拼積木等簡單的益智類動手遊戲。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聰明的孩子,手更靈活。同理,我們可以通過鍛鍊孩子的手部,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如何鍛鍊孩子的手部呢?我給大家找到3種方法:
1、不要阻止孩子動手
很多小孩喜歡摺紙、撕紙,家長為了家中的衞生一般會阻止孩子,這樣就阻斷了孩子鍛鍊手部的機會,同時也阻斷了孩子的一段思考,因為很多小孩在動手途中,他的大腦是在思考和想象的。
2、讓孩子去觸摸各種物品
不同質地的物體,不同體積的物體,甚至不同色彩的物體,給孩子的視覺衝擊是不同的。讓孩子去觸摸不同的物體,讓孩子自己去觀察他們的不同,思考它們都是怎樣的,思考它們都有什麼區別,有利於促進大腦活動。
3、帶孩子參與手工勞動
帶孩子去體驗摺紙、剪紙、捏陶、繪畫等手工藝,既能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又能讓孩子充分動腦。我們都知道,腦子越用越靈活,而手工勞動的過程就是一個動腦的過程,所以想讓孩子更聰明,就要多帶孩子參與手工勞動。
最後,各位家長,您還有什麼鍛鍊孩子手部的好方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