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6歲女童因為兩年間三天兩頭嘔吐上了新聞。
家人表示,女童最多時一個月發作3次,每次嘔吐5-6天,累計一月嘔吐竟達15天。
開始家長以為女童因為吃錯了東西或者受涼了才經常嘔吐,後來發現嘔吐次數實在頻繁,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週期性嘔吐綜合徵”,並伴有低鉀低氯和代謝性鹼中毒。
醫生表示,週期性嘔吐綜合徵是一種特發性疾病,表現為反覆、固定的嘔吐發作。
一般在兒童身上多發,而且可以延續到成年。
目前週期性嘔吐綜合徵的發病機制還沒清楚,也沒有特異性的診斷方法。
但如果家長髮現孩子6個月內撇除其他疾病,無故嘔吐超過4次,安全起見求醫診治。
其實寶寶嘔吐是挺常見的症狀,關鍵還是要家長學會處理,因為嘔吐處理不當,還會有窒息的風險。
今天局長就請來廣州市兒童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介紹一下關於寶寶嘔吐的原因和常規處理辦法,這些乾貨一定要記住啦~
點擊下方視頻
學習更多寶寶嘔吐護理知識
01
生理性嘔吐
6個月內的寶寶腸胃發育尚未完善,呈水平位,會有生理性的反流。
有時是因為寶寶吃進去的東西超過了胃容量,有時是因為打嗝或流口水引起吐奶。
這種情況不用過於擔心,隨着寶寶日漸發育,在6個月以後能坐立能改善吐奶情況,小部分孩子會持續到10~12月齡。
吐奶不是嚴重問題,而且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體重增長。
在每次餵奶後應做以下幾點減少寶寶吐奶的頻率和吐奶量:
1、提供安靜、舒適的餵奶環境,不要驚動寶寶吃奶;
2、不要讓寶寶平躺吃奶;
3、吃配方奶的寶寶在餵奶過程中至少隔3~5分鐘拍嗝;
4、餵奶後把寶寶垂直抱起15分鐘以上;
5、餵奶後不要進行激烈的玩耍和擠壓腹部。
若反流情況加重、嘔吐次數頻繁、嘔吐時噴射力度大、精神狀態差等表現不適時,應該及時就醫,考慮由於病理性原因引發的嘔吐。
02
病理性嘔吐
造成寶寶嘔吐的原因除了生理性的反流之外,還要考慮病理性的因素。
常見的病理性嘔吐有以下四種:
01
胃腸道結構異常
腸梗阻、腸套疊、食道閉鎖、腸道閉鎖等疾病都有吐奶症狀出現,家長可以觀察嘔吐物作初步判斷,有異常請立即帶寶寶就醫。
02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是引起嘔吐的主要原因,而且這種嘔吐還會進一步伴隨發熱和腹瀉。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胃腸炎,導致嘔吐。
03
食物過敏及不耐受
孩子可能在食用某些食物後出現嘔吐症狀,考慮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
區分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的一點是:對於不耐受的食物,食用越多症狀越嚴重;而過敏和食物量無太大關係。
04
食物中毒
人體攝入含有化學性或生物性等有害物質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如食用變質食物、誤服有毒物質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導致嘔吐。
05
觀察嘔吐時細節
家長應該記錄孩子嘔吐時的狀態、特徵,是否很痛苦、費力;嘔吐開始時間、頻率、次數、程度;觀察嘔吐物等因素,以便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
嘔吐物是單純奶類或食物類,邊吃邊吐或者進食時間不長的,考慮是反流性的嘔吐。
以下情況需要帶孩子就醫:
1、嘔吐物帶有血液、咖啡樣物,考慮因為嘔吐引起的胃粘膜損傷或凝血障礙;
2、嘔吐黃綠色膽汁性,嬰兒嘔吐膽汁應該立即求醫緊急評估以排除腸梗阻;
3、處於間隔幾個小時就吐的狀態,嘔吐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
4、孩子精神狀態差,伴有發熱、腹痛、腹脹、血樣便、嗜睡等異常情況。
觀察孩子嘔吐物有任何異常也應立即求醫,可以拍照記錄嘔吐物形狀方便醫生判斷。
不確定寶寶病情的情況下,嘔吐可能是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帶有傳染性致病菌引起的。
在處理嘔吐物時要帶上口罩、手套,處理完畢需徹底消毒,避免感染。
03
嘔吐的家庭護理
嘔吐本身是一種免疫反應,並不會傷害身體。
在大多數情況下,嘔吐可以不接受藥物治療而自愈,家長不要擅自給孩子吃藥,除非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01
預防脱水
嘔吐會引起脱水,為了防止身體失去過量水分和電解質影響代謝功能,此時家長應該給孩子口服補液鹽III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脱水和電解質紊亂。
讓孩子少量多次補充口服補液鹽III,每包用温水衝開250ml,注意要一次調配完成,家長不要一包拆開多次衝開,以免影響比例,儘量在一個小時內補充50ml~100ml液體。
同時家長需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小便量,小便量至少維持平時小便量的一半以上。
0-2歲的寶寶4~6個小時內沒有排尿,2歲以上的孩子6-8小時沒有排尿,家長就要考慮脱水的可能。
02
飲食注意
嘔吐屬於自限性,12-24小時內會緩解,所以不需要刻意禁食。
但如果孩子嘔吐強烈、次數頻繁,吃什麼吐什麼時,可以短時間內禁食,之後可少量多次食用流質食物。
如果短暫禁食無效,依然持續嘔吐且無法攝入食物,則可能需要輸液補液,要尋求醫生幫助哦。
在孩子嘔吐症狀消失後,身體正進入恢復狀態,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過量食用煎炸油膩、生冷類的食物,以免再次刺激引起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