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之後萬物也就開始進入了快速生長階段。
中醫歷來都強調“天人合一”,對人體而言,也會為了順應節氣的變化,肝陽開始升發。
由於整個冬季都是處於陽氣窖藏的階段,而春季的陽氣升發,將有助於身體陰陽平衡。
春季的萬物生長,人體陽氣也生長,如果是在一個“平衡”的狀態,那是再好不過的。
但是未必所有的事都按照常理出牌,一旦用力過猛,勢必會導致肝陽過盛;
如果生髮不足,那就會導致肝血不足,如果肝血虧虛,還可能導致肝腎陰虛。
很多人都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一旦肝陽過盛,就會耗損身體裏面的肝陰或陰血,就容易出現“肝陽亢盛”的情況,肝陽上亢也會給身體帶來疾患;
而肝血不足,也會導致“水不涵木”,引發肝腎陰虛,這樣也會導致身體出現疾病。
我們都知道,春季是養肝的黃金時間,但是,養肝這件事,也要一碗水端平。
肝陽亢盛了,怎麼辦呀?需要平肝潛陽、滋陰降火;
那如果是肝腎陰虛了呢?自然是滋陰益腎、補血養肝。
那麼,肝陽上亢和肝腎陰虛,究竟各有什麼樣的症狀?又有什麼樣的調養方藥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1.肝陽亢盛
所謂肝陽亢盛,就是肝陽過於亢盛,以至於體內陰液無法掌控肝陽。
但是它的病機卻有點特別,一是因為肝腎陰虛,陰不涵陽,以致於肝陽升動太過;
二是因為鬱怒焦慮,氣鬱化火,耗傷陰血,陰不制陽所造成的。
肝陽亢盛,看上去是實證,但實際上卻是虛實夾雜證,而且還是上實下虛證。
那麼,肝陽亢盛有什麼臨牀表現呢?又該如何調治呢?
一般來講,主要以頭目眩暈、脹痛,頭重腳輕,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為主要症狀,在舌脈上,多以舌紅少津、脈弦或弦細數為辨脈要點。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平肝潛陽、滋陰降火,可以用天麻鈎藤飲。
全方由天麻、山梔子、杜仲、黃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三錢,川牛膝、鈎藤各四錢,石決明六錢等11味中藥組成。
2.肝腎陰虛
那麼,肝腎陰虛,又是怎樣的呢?一般是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所致。
在臨牀上常以眼花、眼乾、容易疲勞、肢體麻木、脅肋隱痛、腰膝痠痛、足跟疼痛、耳鳴、午後潮熱、遺精、不孕等證為辨證要點。
在舌脈上,常以舌紅少苔、脈沉弦數等為辨脈要點。
其實對於肝腎陰虛的調治方劑特別多,但我們這裏需要説一個比較特別的方劑,那就是出自《景嶽全書》的歸芍地黃丸。
這個藥方是明代醫家張景嶽的代表藥方之一,它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六味地黃丸的堂兄弟之一。
雖説在名氣上不及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但是這歸芍地黃丸的功效,也是不容小看的。
歸芍地黃丸由當歸、芍藥各二兩,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自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等八味中藥組成,共同起到滋補肝腎、補益陰血的效果。
同時還能清泄身體裏面的虛熱病邪,功效頗多,對肝腎兩虛、陰血虛少等問題,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由此可見,養生還真是一門大學問,不僅僅是春季養肝要懂得平衡,任何時候的養生,都需要注意平衡。
春季養肝的這兩個妙方,恰好是一陰一陽,與《易經》所説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完美契合,也與《黃帝內經》所説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養生理念一脈相承。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