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都是很脆弱的,很多人抱寶寶都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從來沒抱過孩子的人,如果姿勢不對,是很有可能把寶寶抱受傷的。
民間關於抱孩子也流傳着一種説法叫“採生”,就是讓一個手腳麻利、家庭幸福的長輩來接手剛剛出生的寶寶,寓意着寶寶將來生活也能幸福;還有的地方會讓寶寶第一眼見一個“漂亮”的人,這樣孩子將來也會長得漂亮。
不讓“特定人羣”抱新生兒並不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有4類人的擁抱,小嬰兒應該拒絕很多家庭都信奉新生兒“採生”這個傳統,給孩子採生的人一般都是性格穩妥,抱孩子有經驗的人,所以寶寶可能不會受傷。其實也有4類人,不建議去抱新生兒的。
第一類人:常年吸煙的人
常年吸煙的人,就算沒有當時沒有抽煙,身上也有着很濃的煙味,新生兒的呼吸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很有可能被煙味燻到咳嗽不止,傷害到喉嚨。
本身二手煙就能給孕婦和孩子帶來很多傷害,更別説是新生兒了,所以常年吸煙的人不建議抱寶寶。
第二類人:沒抱過孩子,抱孩子手法生疏的人
新生兒的骨頭都很軟,需要抱孩子的人有正確手法,有的人沒抱過孩子,難免有些手足無措、笨手笨腳的,很有可能因為姿勢不對,導致寶寶受傷。
有些老人手腳“笨拙”,自己走路都顫顫巍巍,更不適合抱娃了。如果真的很喜歡寶寶,可以等孩子身子骨更“硬實”一些,到了寶寶3個月以後,喜歡就可以經常抱着了。
第三類人:平時邋里邋遢,不注重衞生的人
有些人平時非常不注重個人衞生,來探望寶媽和寶寶之前也不一定去哪裏待過,有沒有洗手等等,如果直接接觸寶寶,很有可能把病菌傳到寶寶身上。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注重口腔衞生的人隨便親新生兒,也很有可能導致寶寶生病。
所以平時不注重衞生的人,就算表現得喜歡孩子,也就讓他看一看就可以了,最好讓孩子“拒絕”這類人的擁抱。
第四類人:生病或者感冒中的人
胎兒本來是生活在無菌環境中的,出生後的免疫系統可能還不能抵抗外來病菌的“侵入”,所以很有可能接觸得了流感的人以後自己就生病了,這類人媽媽也不建議密切接觸寶寶。
生活中來探望只是簡單的小防護,要想養育一個小寶寶長大,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小月齡的寶寶不僅不會説話,就連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都很困難,他們有時候不舒服了只能用哭來表示,所以媽媽要學會自己觀察新生兒的需求。
寶寶吃奶怎樣算吃飽,媽媽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過度餵養
新生兒體重是一直增長的,寶寶吃不飽或者生病了體重才會增長緩慢或者停滯不前,新生兒體重一個月最低增長600克,如果沒有達到,媽媽就要反思自己的餵奶量了。
還有就是換尿布,母乳餵養的寶寶,一天之內換6塊左右尿不濕是正常的,尿量少的寶寶可能就是母乳餵養不夠。
寶寶睡姿涉及的問題很多,新生兒睡姿也有很多講究
3個月內的寶寶,睡姿一般都建議側卧,因為3個月以內的寶寶頭頂滷門還沒有閉合,正是睡圓頭的好時機,如果總是躺着,寶寶可能就會被睡成一個大扁頭,另外吃完奶也要側睡。
如果寶寶保持清醒不想睡覺,那也可以讓孩子趴着,這樣有助於鍛鍊寶寶抬頭,也是增加孩子運動量的一種方式。
寶寶的哭聲也代表着不同的需求
寶寶飢餓的時候,哭聲是比較短促的,動作上也會有意識地尋找自己的“糧食”;睏倦的寶寶哭聲是一陣一陣的,臉上也有可能有一些睏倦的表情,比如目光呆滯,眼睛睜不開等。
媽媽也可以用排除法,來判斷寶寶的需求,而不是兩眼一抹黑不知所措地乾站着,寶寶哭聲比較小,可能是需要換尿布合適環境不舒適,寶哭聲大,通常就是生氣了或者是生病了不舒服。
媽媽和寶寶相處是需要有一個互相瞭解的過程的,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寶寶,多總結孩子哭聲代表的含義,慢慢地就能摸清孩子真正的需求了,帶娃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