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如何養?怎麼養得好,我們都在慢慢摸索。
李玫瑾教授曾説: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父母不能缺席。下面是她在演講時總結的6句話,受益頗多,分享給父母們。
一、從小吃過苦的孩子,長大後承受力就越好。
從小吃過苦,承受過最壞的,長大後遇到挫折很少會去尋短見。尤其家裏有兒子的,一定要苦着養,儘量不要照顧太周到。逆子很多時候是百依百順造成的。
二、孩子6歲之前最重要的是教他學會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6歲時候説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滾,可是你等他12歲再説不行,他可以拔腿離家出走,甚至用極端方式威脅你。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關,而意志力的培養,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所以孩子小的時候,要讓他吃一點體力之苦。
三、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於他的自信,孩子學習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老師有分數線的指標任務,所以對孩子的分數抓得特別緊,但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的童年分數不是唯一,我們要顧及孩子的全面發展,分數是老師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學快樂不快樂,有沒有人欺負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別的興趣愛好,我可以幫助你什麼。
四、要讓孩子“參與“到家中的大事,多聽他的意見,沒有壞處。
很多家長都覺得家裏的事情如果和孩子商量的話,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再者決策權也不在孩子身上,雖然孩子不是一個決策者,但是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參與家中的大事,這樣孩子會懂得感恩,會懂得分享,會有更多的責任感,家長也會更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孩子也自然會覺得他在家裏有一席之位。
五、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家庭背景
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孩子最大傾訴者,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觀察孩子的社交圈子,瞭解他最好的朋友的行為,是瞭解自己孩子的最好方式。
六、善於從孩子的態度發現自己教育背景中的問題
有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教育孩子,他就用什麼方式對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