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又被歸咎為“原生家庭”問題。
可以説,凡有井水處,就有原生家庭。所謂環境造就人,原生家庭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青少年時期的主要成長環境,對我們的人生也確實有着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別説一般家庭,即便是在條件比較優渥的家庭中,如果教育方式存在問題,那麼也可能開出惡花,結出惡果。01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成龍的經典電影《新警察故事》中涉及的家庭教育問題就很值得深思。影片中的關祖(吳彥祖飾),父親是香港警界翹楚,母親是地產大亨,地位尊崇,物質寬裕。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卻走上了極端犯罪的不歸路。其根源一方面在於父母不和諧的夫妻關係,另一方面則在於畸形的家庭教育。父親對待兒子是簡單粗暴的打壓式,甚至是打罵式教育;母親雖然會安慰兒子,但方式也只是給錢讓阿祖去揮霍,並未給予心理上的開導,這又屬於放任式的溺愛。然而,母親給予的單純的物質滿足很難撫平父親帶來的心理創傷,阿祖終於變成了一個邪惡的怪胎,墮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影片的最後,阿祖故意用退掉子彈的空槍指向父親,引特警將自己擊斃,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懲罰父親過去所犯的錯誤。阿祖的故事警醒每一位父母,身為家庭的主導,更加需要經常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模式。孩子的錯誤要指正批評,但絕不是粗暴的否定、打壓;可以用一些物質手段去激勵孩子的進取心,但也絕不是一味的滿足。父母對孩子心理及言行的正確引導才是至關重要的。關於這點,古人曾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位“哭竹生筍”的孟宗,他的母親就為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樹立了典範。
孟宗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官員,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孟宗少年時,曾跟隨南陽名士李肅學習,孟宗的母親特意為孟宗做了一牀超規格的大被子,寬度是正常被子的兩倍。有人見狀十分好奇,於是詢問孟母其中的緣故,孟母回答道:“小兒沒有足夠的德行來結交有學問朋友,而做學問的人大多清貧,所以我才做了這麼一牀大被子,讓他們在天冷的時候可以一起鑽進被窩學習,藉此增加他們的友誼,或許可以讓他結交幾個意氣相投的好友。”孟母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支持與幫助兒子求學交友,孟母的一番話樸實卻真摯,能夠激勵出身貧寒的兒子努力求學,拼搏進取。
孟宗學業有成,步入仕途,一開始在驃騎將軍朱據手下做隨軍文員,由於母親年邁無人照料,所以把母親也接到軍營一起居住。軍旅生活異常艱苦,文員又是個不起眼的小差事,孟宗頗有懷才不遇的憂悶。一天恰逢夜雨,屋頂漏水,孟宗觸景傷情,輾轉難眠,哭着跑去向母親道歉,表示由於自己位卑值小,連累母親一起受罪。孟母勸慰兒子説:“你現在更應該打起精神,砥礪奮進。男子漢大丈夫,這點苦有什麼值得哭的?”
當兒子覺得無助,表現出懦弱的一面時,這位單親母親採取了開導加鞭策的方式,同時將自己堅強的一面展現給兒子看,從而幫助兒子走出消極情緒,回到正軌。後來,孟宗升遷為監管漁業的監池司馬。他親自動手結網捕魚,做成鹹魚罐頭寄給母親。不料孟母將魚罐頭全部寄回給孟宗,還寫信告誡兒子:“你是管理漁業的官員,卻寄魚罐頭給我,這不是避嫌的做法。”即使孟宗成年後,孟母仍舊能夠及時提醒和糾正兒子的疏漏,幫助孟宗正身明法。
此後孟宗在仕途中平步青雲,一直做到光祿勳、御史大夫這樣的中央高官,孫皓為帝后官拜司空,榮登三公之位。孟宗能夠成為從寒門走出的貴子,離不開孟母樸實卻又充滿智慧的教導。02不要讓“原生家庭”成為你人生失敗的全部藉口我們在討論“原生家庭”問題時,往往是將自己置於子女的角色,去審視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點滴的得失,以及他們的言行方式對自己過去及未來的影響。但在眾多的討論者中,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似乎總是熱衷於指責父母的過失,發泄內心的不滿,無形中將自己與父母放在對立面上,將自己一切的不順利歸咎於原生家庭——這樣的現象也是值得我們警惕與深思的。
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原生家庭,就是認為自己的不順都是由過去的成長環境造就的,其實是為自己開脱。諸葛亮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的童年十分不幸。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靠着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曹操製造徐州大屠殺,諸葛亮的老家琅琊臨沂也遭遇了這次兵禍,諸葛玄只好帶着諸葛亮和他的兄弟姐妹去依附袁術。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然而很快又被東漢中央派來的官員趕跑,只得投奔荊州劉表。
諸葛亮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這樣在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日子中度過,所到之處見到的又總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人間慘劇。這樣的成長環境,比絕大多數人口中的“原生家庭”都要惡劣得多。但諸葛亮並未因此變得敏感懦弱,抑或暴躁變態。那麼諸葛亮是如何完成自救呢?舉家遷徙到荊州之後,環境為之一變,諸葛亮也開始了自我修行的救贖之路。
一方面,他博覽羣書,增長學識,開闊眼界;另一方面,他廣泛交遊,諸葛亮所結識的石韜、孟建、徐庶、崔州平等都是胸懷大志,暫避亂離的名士。在這樣長期的學習、交遊中,諸葛亮也樹立了比他的朋友們更為遠大的志向,他自比於管仲樂毅,希望輔佐明君,終結亂世,再造太平。雖然,諸葛亮的夢想最終未能實現,但他能夠輔佐劉備奠定基業,最終贏得千古傳誦,正是得益於他在荊州期間積極的自我修行。由諸葛亮,我們再看回《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他的遭遇確實令人同情,他父母畸形甚至不作為的教育方式也令人痛恨。但阿祖自己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成年後的阿祖,選擇的權利在他自己。他選擇了消極的道路,他結交的朋友大都與他有相似的經歷,性格同樣極端、乖戾,所以阿祖選擇以叛逆的方式與父親決裂,給父親懲罰。然而阿祖的同伴最終可以被陳警官救人的行為所感化,阿祖自己卻仍然選擇一意孤行。由此看來,阿祖無非也是被自己對父親的怨恨所操縱,缺乏理性的反思。其實他完全有別的路可走,他的父母給予了他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可以將揮霍的錢用在正途,也可以去聆聽不同的聲音。既然知道父親這種方式的錯誤,那父親的責備也可以不去理會,自己去創造新的天地,新的可能。
所以,身為兒女,我們同樣要學會理性反思,與其讓父母的錯誤作為我們責怪他們的藉口,不如讓它作為我們的鏡子。不要讓原生家庭的不幸成為我們失敗的全部藉口,怎樣看待過去的經歷,怎樣面對未來的人生,選擇權都在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