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在北京一所名校的操場上,一個4年級的學生在跑步時突然倒下。
原來,那天的氣温達到了零下十幾度,這名學生為了在50米賽跑中取得好成績,居然脱掉了外套,只穿一件內衣去跑步。結果,在比賽途中,這名學生突然心臟驟停,由於當時周圍沒有人會急救措施,於是發生了這場悲劇。
後來得知,這名學生的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他們為了培養孩子,不惜送入名校,還在家給孩子請了私教。
然而,父母雖然培養出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卻沒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以致孩子在極寒天氣裏,不會保護自己的身體,白白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現在社會,高素質學霸層出不窮,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不惜舉全家之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可凡事過猶不及,太過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可取的。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才是孩子面對社會殘酷考驗的有利保障。
01 不包辦,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許多父母對待自己的寶貝孩子,簡直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
因此,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父母能夠自己動手的,絕不讓孩子插手,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直到上大學,都是“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嬌生慣養狀態。
父母還為此名其名曰“我這是愛孩子,我是為了孩子好。”
可是,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成長為一代巨嬰,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從骨子裏是渴望獨立的,他們渴望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可是父母不讓,生生剝奪了他們獨立成長的機會。
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自己學會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繫鞋帶,自己收拾東西……
這些都是一個孩子應該從小學會的生活習慣,孩子也渴望學習,從生活的點滴學習中,他們將會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這對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是有益處的。
當孩子慢慢長大以後,父母應當給予孩子信任,不要動輒包辦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去做更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自己上下學,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衞生等等。
唯有如此,孩子才會在這種放養模式下,激發自己天性裏的奉獻精神,為家庭,為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
而擁有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孩子,家長何樂而不為呢?
02 不干涉,讓孩子自由安排時間
朋友圈裏,許多家長為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簡直操碎了心,在各種威逼利誘之下,孩子總是把作業拖到最後一刻才草草完成。
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不僅苦了家長,更是逼瘋了孩子。
然而,也有不少明智的家長,懂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做起作業來自然也就更省心了。
我的一個朋友,她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如今上小學三年級。每次放學回家吃完飯後,朋友就會對她女兒説:現在離晚上睡覺還有3個小時,做作業,看電視,還是玩,你自己安排吧!
而每次她女兒都樂不可支,興奮地開始為自己的時間做計劃,比如,先看半個小時電視,再下樓去玩一會兒,然後回家做作業。
而每每這時,朋友也樂得清閒,與那些費力雞娃的家長相比,朋友的狀態簡直是掉進了天堂!
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節奏,家長與其費盡心思去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心大一點,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自主發揮。
久而久之,孩子將會從中學會獨立生活所需的自控力和忍耐力,這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品質。
聰明的家長都懂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實則是給予他們一雙自由翱翔的翅膀,他們將會在各種疾風驟雨之下,飛得更高更遠。
03 不操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在小區閒逛時,總能看到一羣羣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鬧,而總有一些家長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緊緊跟隨在孩子身後,生怕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小孩給欺負了。
更有甚者,有些小孩被別的小孩推了一下,這些父母便立刻衝了上去,要麼抱走自家小孩,要麼喋喋不休地嘟囔一通。
殊不知,小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玩,是免不了一陣打鬧的,而如果每每這時,父母都為其出頭,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將會顯得越來越膽怯,久而久之,孩子每次遇到問題,就會果斷地去尋求父母的幫助。
這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孩子想要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那麼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必不可少。父母護得了孩子一時,卻護不了孩子一世。
因此,很多時候,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父母只需要保證他的安全,在場外默默地做個觀眾即可。
孩子就算被同齡孩子欺負了一兩下,也沒什麼大礙。因為在這一兩次的教訓下,孩子將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人交流,如何更好地控制局面,如何更好地讓自己處於主動地位。
漸漸地,孩子將會在這種不被父母過分操心的狀態下,學會獨立生活所需的人際處理能力以及協調能力。這對孩子的未來而言至關重要。
寫在最後:
蒙特梭利曾説:誰若不能獨立,就談不上自由。
自由從來不是物質層面的短暫快樂,而是精神層面的持久心安。
一個自由的人,一定是個快樂的人,也一定是個具有獨立能力的人。
因此,培養一個能夠獨立的孩子,是父母賜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