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童曉珍認為,語言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慾更旺盛,涉及的知識面也更廣,智力發展也會更好一些。
寶寶學説話一直是家裏的大事,寶寶説話的早晚,更是被家裏的老人當做是判斷智商高低的表現。看育兒書上説,孩子一般在7~12個月就會開口説話,因此在我家大寶7個月時,他奶奶就一直想方設法地教孩子説話。
其實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我就把孩子的爺爺奶奶接到家裏,一是方便照顧孩子,另一方面是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每天一家老小都圍着孩子説話,所以大寶七個月出頭就開口説了第一個詞。孩子奶奶一直誇孩子聰明,但我卻覺得這是我們抓住了孩子的語言敏感期。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可以分為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説話慾望,能掌握的詞語都是不同的。所以家長在教孩子説話時,要根據孩子當時的語言認知去教,這樣能讓孩子更快掌握説話的方式。抓住孩子説話的最佳時期,開口説話其實很簡單。
6-12個月,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孩子在6個月之後,在有需求時會通過哭或者是用周圍的事物來表達。這時也可以與家長做一些簡單的互動,能感受到家長的情緒,會主動尋找聲音的來源。可以理解一些簡單且經常能聽到的話,比如吃飯喝水。
因此這個階段我們要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比如經常給孩子講故事,跟孩子聊聊天,即使他不能回應你的話,也要讓孩子儘可能多的接觸語言。孩子這時雖然不會説,但可以理解語言的意思,在開口説話後,能更快掌握説話的方法。
1-2歲,不對孩子説疊詞
大部分孩子在進入一歲後都已經能開口説話,能指出並説出身體部位、家庭成員,模仿經常聽到的一些疊詞,比如爸爸、媽媽、睡覺覺等等。因此這個階段有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快開口説話,就一直對孩子説疊詞,比如吃飯飯、洗澡澡。
孩子對疊詞掌握的速度雖然很快,但會影響孩子對語言的基本認知,從長遠來看反而會拖延孩子的語言發展。孩子會需要額外的時間去理解疊詞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去理解他的書面語是什麼意思。因此在教孩子説話時,儘量不要用疊詞。
2-3歲,在遊戲中引導孩子説話
兩歲後孩子已經掌握了説話的基本方式,能説一些簡單的句式,但還不能説太過複雜的句子。這是如果教孩子説一些複雜的句式,孩子不理解,反而會對説話產生厭惡感。但沒有孩子會拒絕遊戲,有互動性的遊戲既考驗孩子的語言能力,又考驗他的表達能力。
在遊戲中,孩子還可以學到更多的詞彙,有利於提升孩子的詞彙量。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玩玩指令的遊戲,家長説左孩子就要説相反的右;或者同類詞遊戲,指定水果類,家長説蘋果, 孩子就接着説橘子、橙子等,且不能重複。
這樣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詞彙量,還可以增加孩子的認知。
3歲以上,多對孩子進行提問
三歲後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也增強,可以對孩子説一些複雜的句子。我個人認為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提問,是提升語言能力最好的方式。孩子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需要先思考,然後組織自己的語言,蒐集相關的詞彙,很考驗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
但因為孩子掌握的詞彙量還沒有豐富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沒有辦法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家長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給一個選擇,比如“你覺得現在的心情是悲傷還是失望?”然後引導孩子説出來,孩子就會根據自己的情緒對號入座並學會一個新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