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攝入不同種類的輔食,能補充各類營養。尤其是在寶寶月齡增長後,對營養的需求日漸增多,只餵食母乳或奶粉滿足不了。添加營養多樣的輔食能促進寶寶成長。
然而寶寶吃東西也是有學問的,下面盤點最常見的家長餵養習慣的誤區。
輔食添加過早
輔食能滿足寶寶對營養日漸增多的需求,但輔食的添加的月齡最好是在六個月以後。
但有些家長早早給寶寶添加輔食,甚至在一兩月的時候就開始喂米糊。
寶寶的消化機能等尚未發育好,過早攝入輔食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0-6月齡的寶寶,攝入母乳便足夠。
倘若寶寶攝入了超過1000毫升奶後,仍表現出沒吃飽的情緒,或者是開始有把東西往嘴裏塞的舉止時,家長可以考慮添加輔食。
用輔食替代奶量
不少家長弄錯主次關係,添加了輔食就減少餵奶量。
實則在寶寶一歲前配方奶還是其主要營養來源,要保證一天餵奶量在500-800毫升。
在寶寶剛開始接觸輔食時,可以先餵奶後再吃輔食,喂一勺兩勺即可,後續慢慢加量適應。
等寶寶月齡大一些後,可以先喂輔食再喝奶。但是輔食的量要控制在50克魚禽肉類,適量蔬果,這樣既能滿足攝入輔食的需求,又能保證寶寶有胃口喝奶。
調味料添加
家長在製作輔食時,總會代入自己的味覺體驗。嚐起來有些寡淡,就往鍋中添加鹽或糖提味。
調味料的過早添加,會影響寶寶的味覺標準。
不同於成人,鹽和糖等調味料的味道在寶寶口腔中會被放大,容易使寶寶造成味覺依賴,甚至可能會挑食、口味重,再讓他吃清淡食物就比較難了。
另外,調味料的添加也會對寶寶的腎臟器官造成負擔。因此家長最好在寶寶一歲後才添加少許調味料。
用奶粉衝米粉
之前強調奶粉和輔食不可顧此失彼,因此有家長就用奶粉沖泡米粉,想給寶寶補充更多營養。
沖泡米粉最好還是用水,米粉和奶粉混合食用,會影響寶寶消化。
此外各自沖泡的温度不同,奶粉適宜水温在30-40度,而米粉則是60-70度。
水温過高會讓奶粉的營養被破壞,過低則米粉沖泡不開。
品種過多
家長希望給寶寶多重營養攝入,因此每頓輔食餐中都搭配了各類食材。過多種類會影響寶寶吸收,甚至會引起消化紊亂。
種類多樣化表示寶寶不能經常吃同一類食物,各類食物搭配食用,而不是每道菜都塞入不同品種的食物。
例如,在米粥中加入菜泥、肉碎,這樣一碗粥中有穀類、蔬菜、肉類,這樣搭配是合理的,多而不雜。
寶寶吃東西講究循序漸進,很多誤區就是因為家長操之過急而導致的。輔食的添加亦是如此,要講究先液體再糊狀最後才是固體,期間需要給寶寶適應的時間。食物的選擇要先一再多,先是單一的少量攝入,等待寶寶適應後才多樣種類加量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