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半數以上中小學生網民表示,不希望成年人總是跟他們嘮叨。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交到了新朋友,開始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同時也渴望更多的自由。

於是他們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不再喜歡粘着媽媽,開始不那麼喜歡之前和媽媽那種甜膩的親密關係,而是渴望新型的親子關係。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重建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的“成長合夥人”

記得兒子上小學後的那段時間,我送他上學,到學校門口,我還像送他上幼兒園一樣,甜甜的説一句“寶貝,再見”!

他立馬回過頭來告訴我:“媽媽,你不能再叫我寶貝了,我都是小學生了,會被同學笑話的。”

突然我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不再是以前那個喜歡粘着媽媽、離不開媽媽的小豆包了。

“成長合夥人”這個詞是我在《我用閲讀教育孩子》書中看到的,意思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議並制定學業目標,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家長提供各類支持,包括資源、時間和技術支持。

孩子長了,會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也希望爸爸媽媽不再把自己當小寶寶看,事事命令、事事代辦,而是希望和自己做“合夥人”,平等獨立,可以商量,一起奮鬥。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成為孩子的“成長合夥人”,管好3件事放手3件事

先來説説,應該管好哪3件事?

首先是閲讀。這是孩子認識世界、觸摸人生的鑰匙,也是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但需要從小養成。那父母就需要手把手把這把鑰匙交到孩子手裏,並教他學會使用,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其次是運動。運動的好處很多,尤其是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在陽光下奔跑,在户外揮灑汗水,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都有好處,和同學朋友一起玩,還有助提升合作和團隊意識。

因此,除監督孩子的學習外,也要適當幫孩子安排些户外運動。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第三是交友。對孩子來説,朋友也是一筆財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甚至超過父母。

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除了從小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外,也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注意觀察和甄別,並在關鍵時刻給孩子做出提醒。

養育孩子很有學問,小時候側重於養,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則更側重育,幫孩子鍛鍊各種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父母逐漸放手一些事情,就比如想要成為孩子合夥人,這3件事就要學會放手。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第一是生活細節。

我兒子現在才二年級,生活方面就已經經常自己做主了,穿什麼樣的衣服、選什麼樣的寫字等,小女孩發育的快,可能在幼兒園就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了,那我們不妨逐漸放手,讓他自己做主,有意的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第二是陪寫作業。

到底陪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剛和朋友討論過。

我個人覺得在孩子習慣養成的階段,可以適當的盯着點寫,以便糾正些不良的習慣。

但如果習慣已經養成了,孩子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作業,或者孩子要求自己寫作業,那就要學會放手,因為孩子也需要被信任、被尊重、被理解。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第三是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的喜好都不一樣,但只要是合理的、健康的,就應該給孩子一份自由。

比如你特別想讓孩子學鋼琴,但孩子只想學架子鼓,那就沒必要非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愛好,可以先報個試聽課,讓他體驗感受一下。

我們作為父母,經常打着“為你好”的名義,各種越界,很少去想這樣的“為你好”是否真的為了孩子好?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你家孩子在上學後,有哪些明顯的變化?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經驗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1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卻嫌你嘮叨?試試變成“成長合夥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