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一到,天氣悶熱又多雨,“濕邪”又捲土重來了,人體特別容易感受外界的濕邪;再加上夏季陽氣開始閉藏,人體內的濕氣就不容易運化出去,使得身體內外濕氣交困。
一説到祛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紅豆薏米。二者的確是祛濕的法寶,且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薏苡仁能健脾胃、消水腫,久服可以輕身益氣;紅豆能利水、消腫、健脾胃,養炎夏火旺之心。
但是想除濕,僅僅有它們是不夠的,需先分清類型,再對症解決!
濕氣也分寒濕和濕熱
中醫專家表示,濕邪很少單獨作戰,既可以與寒邪作伍,成為 寒濕;也可以與熱邪勾結,變成 濕熱。
它們的威力則都不容小覷——輕則有損容貌、精力,如 起牀後四肢無力沉頓、頭暈、皮膚油膩、愛長痘痘;重則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如 感冒、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等。
而想祛濕卻不知道自己是哪種濕氣,寒濕的人用了濕熱的方子是雪上加霜,濕熱的人用了寒濕的方子則是火上澆油!
如何區分濕熱與寒濕
①看舌頭: 舌苔黃厚膩提示體內有 濕熱;舌苔 白厚膩提示體內有 寒濕、脾虛。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侵刪
②看尿液顏色: 濕熱體質的人 小便發黃、味道重,或者會 尿赤尿痛; 寒濕體質的人 尿液清,但尿量多,排尿次數也多。
③看排便: 濕熱的人 腹瀉和便秘常常交替進行,拉肚子時也是迅猛無比,不腹瀉時便便則比較黏馬桶; 寒濕的人常常在吃了 寒涼之物或者過於油膩的食物後拉肚子,而且小腹通常是涼涼的。
④看臉色: 濕熱體質的人容易 出油,臉上會有 青春痘、痤瘡等;而 寒濕體質的人 面色灰暗, 眼睛比較容易 浮腫。
⑤聞體味: 濕熱體質的人容易出汗,且 體味重,甚至有狐臭、腳臭、口臭等; 寒濕體質的人即使出汗身上也 沒什麼味道。
寒濕、濕熱,如何針對性祛濕?
“十人九濕”,簡單分清自己的濕氣類型後,接下來就是怎麼祛濕了:
一、濕熱:暢透之法
濕熱體質的人 少煙酒;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薑等;羊肉等 大熱大補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苦瓜、絲瓜、冬瓜、芹菜等 清熱瀉火的新鮮蔬果可以多吃。
另外,專家認為對於濕熱之邪,要 升清降濁、調暢氣機,也就是暢透之法除之。
日常暢透小方
【藥材】
佩蘭10克——除陳氣,芳香、醒脾、化濕;
竹茹、陳皮各10克——理氣燥濕、清熱化痰;
荷葉6克——升清陽,利濕、解暑;
綠茶6克——清熱解毒、清心除煩、醒腦提神。
【用法】直接泡水,作為代茶飲即可,早晚各泡一次,對於體內有濕熱的人,一週左右就能見效。
二、寒濕:温之化之
有寒濕的人平時一方面要 避開寒涼飲食,做好防寒保暖,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多吃些 生薑、大棗、山藥、陳皮等食物。
生薑砂仁茶
【藥材】
砂仁3克——化濕醒脾、行氣和胃;
陳皮3克——理氣健脾、調中燥濕;
生薑5克——温陽散寒。
【用法】先將生薑、陳皮加水煮開,再加入砂仁煮5分鐘,代茶飲。
若有些執着的人一定要用薏米祛濕,也不是不可以—— 濕熱之人可以用生薏米祛濕;寒濕之人則更適宜用炒薏米。
炒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多了一分温澀,温脾、健脾的功效更為明顯。
三、強五臟、扶正氣,祛濕效果翻倍
祛濕,除了利水,其實還需要 強五臟、扶正氣。
濕氣除了和脾胃相關,其實和 肺、腎、肝等都有關,如肺氣不宣,水液不得通調,滯留體內;腎陽不足,無法暖脾,水濕也會內停;肝鬱氣滯,同樣會侵犯脾胃,進而水濕也無法運化……
因此調好五臟,能使祛濕效果加倍!
和中茶
【配方】
山藥6克——健脾止瀉利、健肺潤皮毛、補腎治腰疼;
枸杞9克——滋補肝腎;
玫瑰3克——疏肝和胃;
陳皮3克——運化脾胃濕氣。
此茶對於 脾胃不和,或是肝鬱腎虛的人都適合。
四、扶正氣,避邪氣
不僅是濕、熱、寒邪,還有風邪、燥邪等之所以侵體致病,歸根結底還在於自身 正氣不足,而脾胃又是維持人體氣血充足的源頭。
因此, 健脾胃、扶正氣,方能保證不招致各種外邪,維護身體強健。
動動手指助祛濕
除了飲食,其實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祛濕。
首先要將水液運化的通道疏通,其次要將脾胃的功能健運起來。所以祛濕基本處方的兩個穴位,一個負責 通調水道,一個負責 健脾化濕。
①水分穴
肚臍上方一拇指寬,就是水分穴,主要用於通調水道。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侵刪
做法:手指四指併攏放於水分穴,用振顫的手法按摩,堅持30-60秒。可以讓大小腸蠕動分開,恢復它們分清降濁的功能,還能幫助控制血糖。
②陰陵泉穴
找到小腿的迎面骨,從下向上推,推到迎面骨拐彎處,就是陰陵泉。主要負責健脾化濕。
做法:點揉陰陵泉每天10-20次。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