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毀掉孩子,這4件事家長們別再做了

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毀掉孩子,這4件事家長們別再做了

文:超媽

《伊索寓言》裏一則故事寫到:

男孩偷了同學的一塊寫字板,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誇他能幹。

不久,男孩往家裏偷回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又是一頓誇獎。

漸漸地,男孩長成了小夥子,偷的東西也越來越大和貴重。

一次,他因偷竊被捉,臨行前表示要和母親説句心裏話,不料卻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

他説:“當初我偷寫字板,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也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故事很短,帶給我們的警示意義卻很深:

家長的寵溺放任,只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枷鎖,必將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常言道,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壞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家長的哪些做法屬於溺愛?

1、凡事為孩子包辦替代

家庭教育中,父母肩負着讓孩子學會獨立自理的責任。

然而,很多家長替孩子做這做那,為此還找了各種理由:

“孩子還小,做事不利索”“孩子應該專心學習,其他事不要管”“孩子以後自然就會”......

結果,孩子協調、動手等能力幾乎為零,生活無序,學習也一塌糊塗。

必須要清楚一點,孩子終要獨自求學和生活,父母不可能當孩子一輩子的“保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給孩子方法,讓他們自己事自己做,並交給他們一些家務活。

給孩子嘗試和進步的機會,你將驚訝於孩子的成長!

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毀掉孩子,這4件事家長們別再做了

2、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不少家長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

“自己這一輩缺的東西,都要給孩子補上”“忙工作忽略了孩子,物質上能滿足的都滿足”......

還有的家長,把物質當成籌碼,以此刺激孩子學習或做某件事。

一次兩次或許奏效,可時間久了孩子只會得寸進尺、漫天要價。

到那時,孩子早已形成了“沒有好處就不做事”的壞毛病,家長再想糾正就晚了!

所以,家長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應事後獎勵而不是事前談條件。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珍惜,懂得學習做事的真正意義!

3、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

面對孩子的懶散懈怠,一些家長解釋説“反正知識也不難,不必着急學!”

面對孩子的撒潑耍賴,一些家長維護説“孩子天性就是如此,不能扼殺!”

面對孩子的無禮傷人,一些家長袒護説:“孩子還小不懂事,你要多擔待!”

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很正常,但不代表父母可以放任縱容。

有一句話説得好,今天你偷懶不嚴管孩子,明天社會就會替你狠狠教訓他。

因此,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或習慣時,家長務必及時指出、糾正並開展教育。

對孩子“狠心”一點,就是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毀掉孩子,這4件事家長們別再做了

4、不忍批評或立刻安慰

孩子犯了錯,有的家長不忍心批評,還有的家長批評流於形式:

一看孩子不高興,他們便不再批評,甚至安慰孩子“沒事兒”“算了”“別當真”......

如果家長不當一回事,孩子也就無法意識到自己錯在哪兒、錯誤的嚴重性。

結果,孩子沒有從中吸取教訓、習得經驗,他們只會一錯再錯。

要知道,批評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家長恰當批評,孩子才能迷途知返。

除了指出孩子的錯誤,家長還應教給孩子正確做法、方法技巧,併為他們做示範。

早一天改正錯誤,孩子就能早一天走上正路!

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曾説: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請牢記,好的教育應該是寬嚴並濟、獎罰分明的。

所以,再愛孩子也別溺愛,再疼孩子也別做這4件事,與各位家長共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毀掉孩子,這4件事家長們別再做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