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惑
含片、咀嚼片這些一看就知道怎麼用
這個泡騰片、緩釋片又該怎麼用?
???
針對這些疑問
小編收集整理了
這10種劑型藥物的特點及服藥方法
怎樣送服藥物才正確呢?
其實,不同類型的藥物
服藥方式有講究!
大家必須加“特別關注”!
這些細節,讓用藥更安全
1
如何正確服用各種劑型的口服藥?
答:
01
分散片:
放在適量的温水中,攪拌,溶解完全後給兒童服用。
02
咀嚼片:
適合具備一定咀嚼能力的兒童使用。兒童需在家長的監督下服用,避免吞服。
03
普通片、糖包衣片:
具體視兒童的吞嚥能力決定是否可吞服。如不能吞服,要在藥師的指導下,將藥品酌情剪碎、研磨,以温水溶解後服用。
04
軟膠囊:
將軟膠囊尖端在熱水中浸泡30秒,使膠皮融化或直接剪開,將裏面包裹的液體直接滴入到嬰幼兒口中。
05
腸溶包衣片:
只能吞服,適於有良好吞嚥能力的兒童,不能將藥片掰開、嚼碎或者研成粉末,因會破壞保護性外衣,導致藥物過早釋放,造成胃黏膜刺激,也可能使藥物滅活,而無法發揮藥效。
06
緩、控釋片:
一般需要整片吞服,有特殊説明可以掰開的藥物,也一定要沿着藥片自帶的刻痕掰開,否則會破壞劑型,導致藥物突然大量釋放,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
07
泡騰片:
嚴禁直接口服或含服,可先取半杯温開水,因為這類藥片在化解時需要大量的水,同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孩子直接吃進嘴裏,藥片進入喉嚨會將周圍的水分都吸收過來,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很容易導致兒童窒息。
正確的用法是:取半杯涼開水或温開水,約100至150毫升,水温不要超過80℃,將一次用量的藥片投入杯子中,等氣泡完全消失、藥物全部溶化了,再攪勻後服下。兒童要在家長的看護下服用,不能讓兒童自行服用。
08
顆粒劑:
用温水溶解後服用,防止吞服時誤入氣道。
09
幹混懸劑:
需用温水沖泡後服用。
10
混懸劑:
在每次使用前,應充分搖勻後量取規定的劑量後服用,以免藥物分佈不均而影響劑量的準確量取。
2
如何正確使用藥物?
答:用藥前應仔細核對患兒姓名,不能錯用他人藥物。
嚴格遵醫囑或説明書上的使用時間、方法、劑量和頻次用藥。
不可自行改變服藥的時間、服藥方法,以免藥效無法保證,甚至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用法、用量要精準,不可粗略估計。
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給藥。
如需將藥片搗碎後加水服用,須諮詢醫師或藥師後方可搗碎使用。
儘量不混合用藥,不要把多種藥物混合在一起服用,因可能會發生物理、化學反應,可能會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引發不良反應等。
3
症狀減輕後可否自行停藥?醫生開的藥是否要全部吃完?
答:症狀減輕後能否停藥主要決定於所患疾病的種類,及醫生開的藥是屬於針對症狀還是針對病因治療的。
有些常見疾病 ,比如:感冒流涕、咽痛、打噴嚏、輕微咳嗽,嘔吐、消化不良、病毒性腹瀉、發熱等, 可以在症狀減輕後自行停藥。
對於特殊疾病 ,比如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血液疾病、嚴重的臟器感染、激素治療的各種疾病等, 絕對不能僅根據症狀隨便減、停藥物 。因為,醫生也要結合疾病症狀、體徵、輔助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後才可做出減、停藥物的決定。所以,症狀減輕後不一定能停藥。
另外,醫生開的藥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是針對疾病症狀的藥,另一方面是治療病因的藥。
對於針對症狀的藥,家長在確認症狀已改善了以後,可以停藥。比如以上提及的退燒藥,患兒退燒後就不需要吃了,特殊情況按醫生醫囑執行。而對於治療病因的藥,一定要按醫生規定的治療療程用藥。比如細菌感染,醫生開了抗菌藥物,一定要用夠療程。如果家長分不清楚哪些是治療病因,哪些是針對症狀的藥物,就一定要問醫生。
4
服藥後效果欠佳時,怎麼辦?
答:有些藥物,使用一次即可發揮藥效,而有些藥物則需要使用幾次或幾天才能發揮藥效,所以服藥後效果“欠佳”時,要具體分析原因,不能擅自增加藥量, 具體可諮詢醫生,或就診時向醫生或藥師諮詢所用的各種藥品的起效時間,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5
為何不能隨意將同類別的藥物一起服用?
答:同類別的藥物一起服用,存在安全風險,如:不能將解熱鎮痛類的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一起服用,不能將小兒偽麻美芬、複方氨酚甲麻、美敏偽麻、酚麻美敏等一起服用。
因為上述同服的這些藥物分別含有不同劑量的麻黃鹼、右美莎芬、對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等,如果將同種、同類藥物一起服用, 會造成有效成分累積,很可能超標,發生不良反應甚至中毒。
所以, 不能將同類別的藥物一起服用,特殊疾病需聯合用藥的,必須遵醫囑。
6
為何不能盲目購買“海淘藥”?
答:隨着網購、海淘的發展, 家長往往通過海淘購買“海淘藥”應用於兒童。由於各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的管理不一致,藥品質量標準、用藥方法等有異,所以海淘藥有一定風險。
此外,海淘藥品説明書一般沒有中文標示,家長難以全面瞭解藥品信息,因此購買該類藥品應慎重, 選擇前應諮詢藥師與醫師,以免盲目購買。
7
新藥一定就是好藥嗎?
答:一些家長認為,新藥一定就是好藥,然而,藥物的好壞及療效不由新舊決定,相反,使用時間長的老藥,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積累了使用經驗,很可能是經得起考驗的藥物,使用的安全係數相對會大些。
8
藥品是不是越貴效果就越好?
答:不是。人們常説“一分錢一分貨”,價格高的東西質量就好。但 藥品不是越貴越好。藥品價格是由它的研發成本、原料成本、工藝製備過程及銷售環節等因素決定的,不是由藥品對疾病的療效好壞決定的。有些新藥,由於研發成本高,定價會相應高,但不見得療效就一定比現有的老藥好。
9
混懸液有沉澱還能用嗎?使用前為何要搖勻?
答:混懸液是指將難溶性固體藥物以微粒的形式分佈在液體中製成的製劑,混懸液靜止放置一段時間後,藥物顆粒沉降,產生沉澱。 如混懸液沒有發生外觀性狀變化,搖勻後是可以使用的。
使用前搖勻是由於混懸劑含有未溶解的藥物顆粒,給藥前如沒有充分搖勻,藥物顆粒沉澱在瓶底部,用藥初期量取的混懸劑藥液中,藥物含量不足,不能發揮應有的藥效,而到用藥後期,量取的藥液中藥物含量超過規定的劑量,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甚至藥物中毒。
10
為什麼服用某些藥物不能同時飲酒或飲、食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或食物?
答:服用某些藥品時飲酒或飲、食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食物,藥物與酒精會發生相互作用,增強某些藥物的作用或產生毒性物質或抑制某些酶的作用,影響藥物代謝,從而發生不良反應。
如服用頭孢類抗菌藥物時如喝酒,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身體軟弱、眩暈、嗜睡、幻覺、全身潮紅、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死亡等。
服用頭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布洛芬,這類藥本身有對胃黏膜有刺激和損傷作用,而酒精也傷胃,兩者雙管齊下,可導致更加嚴重的胃部不良反應。
所以服用藥物時應避免飲酒,尤其是 使用某些藥物時絕對不能飲酒,具體是哪些藥物要諮詢藥師或注意聽取藥師的發藥交代。
11
為什麼腸溶衣製劑不要和制酸藥同時服用?
答:腸溶製劑是利用特殊的包衣材料及製劑工藝製備的,其腸溶包衣在腸道鹼性環境下溶解的藥物製劑,包括腸溶片、腸溶膠囊等。
比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奧美拉唑腸溶片等均屬於腸溶製劑。制酸藥如鋁碳酸鎂等,是鹼性藥物,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可升高胃內PH值,如與腸溶製劑同時服用時,可導致本來在腸道溶解的腸溶製劑,提前在胃內溶解釋放,失去腸溶特性。所以腸溶製劑不要和制酸藥同時服用。
12
為什麼有些藥物不能與牛奶同時服用?
答:牛奶與某些藥物同服,可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如牛奶與鈣製劑同服,牛奶中的蛋白質可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中的鈣形成凝塊,不僅影響吸收,還會加重胃腸的負擔;牛奶與鐵製劑同服, 牛奶中的鈣離子可與鐵劑在十二指腸競爭吸收,降低藥物療效。所以不能與牛奶同服,二者應相隔2—3小時。
13
為什麼有些藥物要餐後或與食物同服?
答:藥物在餐後或與食物同服,可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有些藥物與食物同服吸收更好, 能增加療效或減少不良反應,所以有些藥品要餐後或與食物同服。
14
為什麼有些藥物需要整片吞嚥,不要咀嚼或掰碎服用?
答:腸溶衣製劑或緩、控釋製劑咀嚼或掰碎後服用,會破壞腸溶包衣及緩控釋系統,藥物不能在預定的部位釋放或不能按預定的速率釋放, 影響效果,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有異味的藥物咀嚼或掰碎後服用,將難以吞服;而刺激或可損傷口腔黏膜的藥物咀嚼或掰碎後服用,將 刺激或損傷口腔黏膜。 所以以上這些藥物都不能咀嚼或掰碎後服用。
15
舌下含化的藥品能吞服嗎?
答:某些藥物有首過效應,經胃腸道給藥,藥物在腸黏膜和肝臟被代謝,使藥物進入血循環的藥量減少。
而舌下含服時 能避免首過效應,藥物可直接由口腔黏膜吸收後進入上腔靜脈,再到體循環,而 不經肝臟就可發揮作用,也就是舌下含化的藥品能減少破壞、起效快,所以,規定舌下含化的藥品不應吞服。
安全用藥,務必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