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一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親近的人就會下意識地迴避或者產生不安、哭鬧的情緒,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長期依賴爸媽,下意識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普通情況下,父母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膽子小,內向,這對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不利,父母會極力地想去改變孩子,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我們都知道親密的依戀關係帶給孩子安全感。孩子經歷着各種各樣的苦惱與不安,這些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並非完全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孩子正在經歷認知和身心發展的階段變化。當孩子六個月的時候,隨着感知覺的發展,孩子開始出現認生的現象。孩子認生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孩子認生意味着父母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其實孩子認生並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孩子有了更加強的自我意識。
關於孩子喜歡黏着爸爸媽媽,並不意味着孩子缺乏安全感。比如,孩子的“陌生人焦慮”,是因為他的認知發展到達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是孩子自我保護、辨別父母與陌生人的標誌。孩子害怕陌生人,證明孩子的記憶力正在逐漸發現並增強,他能辨別哪些是經常照顧他的親人。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通過感知來判斷身邊的人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所以很多時候很多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會錯把和自己爸媽很像的外人當做自己的孩子。但這並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孩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的標誌,爸爸媽媽應該為孩子的進步而感到高興。
很多孩子平時也喜歡黏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哪兒都要爸媽帶着或者跟着自己的爸媽。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親子關係比較淺而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實黏着父母,做什麼事都要家長陪,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建立起了親密的依戀關係。他把爸爸媽媽定義為“安全基地”,只要孩子看到家人在,他就感覺到安心,可以放心做事情。這是一種自然的親密連接關係,就像我們人類的條件反射,這是一個正常的人際交往反應並不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適度的親密依戀關係可以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愛情觀和婚戀觀,懂得人際交往的分寸。
孩子喜歡黏着父母,很多時候是在自己的爸爸媽媽身上得到了足夠的愛。心裏被愛滋養的孩子,在他的內心,已經建立了“安全堡壘“。只要是在適度的範圍內,父母應該支持他邁出自己的步伐,更自信的與世界和他人交流互動。
孩子喜歡黏着父母還有一種原因是孩子在父母身上可以得到足夠的安全感。親子關係就像成人談戀愛一樣,當你在自己的伴侶身上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你就會產生明顯的依賴感。孩子喜歡黏着自己的父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值得信賴的對象,他們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給自己的父母,這正是孩子安全感得到滿足的標誌。
陪伴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而是高質量的陪伴。所謂高質量的陪伴是指父母利用有效的時間產生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幼兒園的語言和孩子進行互動,也可以用顏色鮮豔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多説話,多和孩子溝通,哪怕孩子聽不懂,我們可以利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麪部表情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話語或者自己的目的。
爸爸媽媽除了和孩子有語言上的互動,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密行為的互動也可以有效地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平時父母可以和自己的拍拍手,鼻子對鼻子,方向引導等方式增進互動。我們要正確面對孩子的黏人現象,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