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一天和寶寶一起逛超市,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媽媽,我可以買點好吃的嗎?”孩子問我。

“可以啊,不過你只能選兩樣喜歡的哦!”。

孩子歡聲雀躍的跑到食品櫃前,在琳琅滿目的零食前來來回回地看,仔細的挑選。最後聚焦在在薯片和飲料上,“我就要這個,我們去付錢啦!”

看着孩子興高彩烈的樣子,我突然覺得,對於孩子來説:能享用到自己喜歡的零食,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的寶寶2歲的時候,除了正常的主食之外,只吃各種水果,媽媽做的各種輔食,還不知道各種零食的滋味。老公是“不健康的零食不進家門”的忠實擁護者,為了讓孩子不吃零食,他也戒了零食。平時在外面看到有人吃,孩子好奇地問起來,老公也是一臉嫌棄地拒絕,騙他説那是不好吃的,苦!單純如孩子,在爸爸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孩子自然也沒有鬧過要吃零食。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我記得有次帶寶寶去朋友家玩。朋友家女兒很開心地拿了棒棒糖,QQ糖、巧克力豆來款待寶寶:“媽媽説了,今天弟弟來了,零食可以多吃一點!”

可是我家寶寶居然不為所動,不知道那是什麼!姐姐在努力的往寶寶嘴邊送:吃吧,可好吃了。

而寶寶在努力的躲:不好吃、不好吃。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孩子好可憐,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這麼好了,可吃零食這樣簡單的一種快樂,卻被我給剝奪了呢?

朋友説,在他們家,孩子吃零食從來不是事,孩子胃口不好,可以喝點白棘苓。放開了,孩子嘗試過了,反而會沒有那麼饞了!

你贊成小朋友吃零食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持反對態度,畢竟零食吃多了,會影響正餐。老公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這次串門回來。

有一天,老公看到自己家的小寶貝居然撿了地上的巧克力外殼來舔!老公氣急敗壞地,一把把他拉回來。一下打掉了他手上的包裝紙。

寶寶哇的一聲哭了,“爸爸壞,大騙子,明明這是甜的,好吃!”

老公聽完這句話,當場就想呆住了。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最開心的是能有零花錢,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一些零食。最羨慕的是,那些時不時可以帶了零食到學校的小朋友!即使現在做了父母,仍會對一些吃的嘴饞不已。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我説:孩子那麼小小的願望,你為什麼都不能滿足他呢?所以從那之後,我就跟寶寶做了個約定:可以吃零食,但是不能吃多!

實際上,零食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塑造都能產生深遠的影響,真的不要禁止孩子吃零食了,你會發現不缺零食的孩子要更快樂,自信、性格好;而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往往並不快樂,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性格差。

一句話説的好,“只有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才更渴望得到。”

不要讓孩子因兒時的缺憾,長大後拼命再去補償給自己!畢竟零食也不是洪水猛獸,零食也不都是垃圾食品,不是吃上一點就能影響健康的。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其實,對孩子來説,吃 “零食”還是很有必要的!

所謂零食,應該是孩子在正餐以外的所有加餐,包括小食品、點心、水果等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到,“零食是2-5歲兒童營養的補充,是兒童飲食中的重要內容。所以,營養學家建議:3歲以下的孩子,除正餐外還需多增加2-3次的零食。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至少也要一次的零食時間。

既然專家都“建議”孩子吃零食了,那麼可不可以任由孩子自己吃零食呢?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答案是:不可以!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未形成,所以還需要在大人的指導下正確地享用美食。

家長要和孩子做好約定,真誠地和孩子做好溝通,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謹慎選擇,淺嘗輒止。健康的零食,給孩子規定好一次最多可以吃的量,並且吃零食不能影響到正餐的食用。不會出現吃了零食不吃飯的現象!家長也不要拿零食作為獎勵孩子的籌碼。以免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以為只要表現好了就有零食吃。不利於以後的教育。家長對孩子吃零食應持不反對,也不鼓勵的態度才是最好的,你説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2 字。

轉載請註明: 心理學家:小時候父母不讓吃零食的娃,長大後往往會遭遇這個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