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打孩子,更讓孩子害怕的是這件事,80%的父母都做錯過!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遠,父母作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可是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期望出現偏差時,回憶一下,你的表現是什麼?是心平靜和的説明,還是控制不住情緒的動手,或是説出一些傷害性的“重話”呢?外因是孩子的行為問題,內因是我們沒有控制好情緒,可對於孩子來説,比起父母的動手,對他們心靈上的“言語傷害”更讓他們受打擊,很多心理專家認為,這種情感上的無形傷害,甚至遠比其他形式的傷害更為持久、深遠。
也許有的長會認為,一時的氣話孩子不會太當真,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經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説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所以當你説出:“你怎麼這麼笨”“你什麼事都做不好”等負面的言語時,孩子會轉為“我不聰明,我很笨”“我做不好,我不敢,我不會成功的”這些負面想法,而童年時期受到過言語虐待的人,除了會對孩子的性格以及未來成長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更有30%的人會將這種傷害繼而轉向以後自己的孩子身上。
語言的傷害究竟有多深遠?1. 受辱感孩子在擁有自我意識之後,他們也有了自己的自尊心,也渴望可以像大人一樣得到尊重,而言語的傷害對孩子來説就有一種“受辱感”,尤其在公共場合上,對孩子“批評”更讓孩子感受到除了自尊心受挫,更有很大的壓力感。
2. 缺乏安全感長期受到言語傷害的孩子,比其他同齡孩子來説,更加缺乏安全感,因為對孩子來説最為親密和信任的對象就是父母,安全感的來源也是建立在父母給予的愛和鼓勵之上,這樣的言語傷害會讓孩子感到挫敗、無助、不安。
3. 損害孩子的大腦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言語暴力會損傷孩子的大腦,最突出的是對大腦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的負面影響。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受到言語暴力的家庭中,孩子的大腦會調節成對應的模式讓自己適應,而這也會讓孩子成人後也難以恢復,影響成人後的性格塑造。
和孩子溝通,可以這麼做1. 給自己緩衝時間親子間,凡是能用憤怒解決的,一定能用溝通解決。你之所以選擇了憤怒,是因為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所期望的出現偏差,而引起我們的憤怒時,和孩子有效的溝通絕對不是三言兩語的“批評”,家長可以給自己的情緒一個緩衝時間,思考孩子做了什麼?有什麼方法解決?我可以怎麼引導?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後再和孩子溝通。2. 更換溝通語句不要對孩子説威脅的語句,很多時候會聽到家長説“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當你以威脅的方式去跟孩子説話,孩子會當真。但這也是在消耗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之後的讓步是每次在焦慮中度過的。如果溝通時已經説了氣話,也應該情緒平復以後和孩子解釋清楚,減少對孩子的傷害。3. 擁有同理心在面對孩子的犯錯上,家長可以換位思考,來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心性還未成熟,通常辨識能力不足,需要家長耐心教導,不要過分的批評,即使犯了錯誤需要批評的時候,也要講究策略,並且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在糾正孩子的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心裏接受度。不要體罰孩子,也儘量不要在別人面前(尤其是別的孩子)教訓孩子。好好説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請別讓你的愛,成為刺向孩子心口的那把刀。我們做的一切既然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是以愛出發,為什麼不能好好説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