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看過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除了嗑CP發糖,每天星星眼看着帥哥美女,對這部劇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句話從各型各色的家長口中説出,都是同樣的愛孩子,為孩子考慮,可是教出的孩子卻不盡相同,有優秀的讓人望塵莫及的,也有讓人想送回去媽媽肚子裏回爐重造的。
孩子就是一顆小樹,不修不剪難成良材。教育孩子不是沒有限度的溺愛,和沒有底線的縱容。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啓蒙老師,我們的表現和態度,很可能直接造就了孩子未來一生的三觀。
所以家長們如何給孩子立好規矩,並如何執行就顯得愈發重要。身為家長需要給孩子交代清楚,可與不可,行與不行,使得孩子的行為有章可循。
切記,家長不論如何愛孩子,也不能失了底線,肆意縱容,那只是把好端端的孩子推向無底深淵。
過度滿足
很多中國家長的普遍觀點是,寧願苦了自己,不能苦了孩子,總覺得能讓孩子避免吃苦,讓孩子的各種慾望都得到滿足,甚至是過度滿足,自己才是個好爸爸好媽媽。
實際上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偏激的,教育注重的是內心,給孩子所謂的“高水平”的生活待遇,只會讓他們對生活產生認知偏差,把家長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甚至不懂得珍惜,這樣收穫的結果往往與家長的預期恰恰相反。
過度滿足,不是愛的表現,而是一種慢性傷害。
你以為你滿足了孩子的全部需求,實際上滿足的只是家長自己的虛榮心,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太多益處,反而助長了孩子之間物質攀比的不良氣焰。
當孩子們以為自己的任何需要都會被家長不遺餘力的去完成時,他逐漸會變得不珍惜別人的好意,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小事一樁。
認知力不足的小孩子甚至會錯把自己當成權利中心,覺得自己可以呼風喚雨,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礙。當他們的慾望膨脹到家長無法填滿時,就會心生怨懟,親情也會受到衝擊。
所以,懂得“為子計深遠”的家長,不會僅僅關注眼前過度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而是更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注重培養孩子正確三觀,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出自真心想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成長的需求,陪孩子一起成長。
解決之道
不光孩子們是第一次為人子女,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都是零經驗,就要共同學習,家長的工作不輕鬆,不僅僅要幫助孩子學會分析、思考,作為父母的我們更要學會判斷,不該縱容的行為,一定要堅定地拒絕,不要猶猶豫豫,同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拒絕的理由。
合理的訴求家長可以儘量滿足,但是一些有難度的要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行思考,或者陪孩子一起想辦法,尋找更好更合適的解決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驕慣孩子,太容易得到的總是很容易失去,很難讓孩子覺得感恩和珍惜。
當沒法滿足孩子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嘗試想象和體會他的心情,一起去面對得不到的失落。要儘量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的正常反應和情緒,陪着孩子釋放和排解不良情緒,孩子慢慢也會理解父母的行為,也能接受有些需求是不能被滿足的。
愛説謊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撒謊的經歷,或許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藉口,小時候擔心做錯事,受家長責罵,有時候會扯個小謊,花瓶打碎了,説是貓咪淘氣碰掉了;作業沒寫完説是落在家裏了;考試考砸了,卻對家長説自己成績還不錯的,太多太多了……
孩子愛説謊,原因可能有很多,一位教育學家説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孩子害怕責罰而説謊,有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太嚴格太苛刻。
還有就是,對於小孩子來説,他們正處在想象力的發展期,還不能將想象和現實分開,有時候他們自己壓根不知道自己描述的是想象世界的東西,還是現實世界。
另外,如果是孩子想要博得大人的關注,那麼家長也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對孩子陪伴的過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義務,讓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如果發現孩子是為了滿足私慾,為了得到某些東西,或者某種目的而有意識的撒謊,家長一定要引起警惕了!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愛説謊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太好的結局,人羣中得不到信任,還會遭到排斥。
首先要放寬心態,不要因為孩子説謊而過度焦慮。孩子説謊其實也是心理成長的一個正常表現,表明他們已經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孩子是有無限可能的,只要家長正確引導,説謊行為是可以得到改正的。
教育孩子犯了錯要勇於承擔責任,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應該接受應有的懲罰。但是在引導過程中,要保持對孩子的信任,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被愛了,不要上綱上線,更不要隨意給孩子戴上“不誠實”、“撒謊精”的帽子。
最後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不要總是敷衍孩子,如果家長自己都不重視承諾,又有什麼立場教育孩子呢。要想讓孩子不説謊,家長就要給孩子做出表率。
從不做家務
很多家庭有個錯誤意識就是孩子太小,不適合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家長將所有家務事統統都攬下,不讓孩子碰,其實,在適當的年齡做一些合適的家務活對孩子是有很大益處的。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就業率是不愛做家務孩子的15倍,犯罪率卻只有十分之一,而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和心理患病的幾率更高。
如果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參與一定的家務活動,會對他們的手眼協調、手腦配合等動作技能,以及認知能力,家庭責任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此之外,做家務還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有責任感,還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所以,不需要打着愛孩子的名義,不讓孩子幹家務,更不要打擊孩子想要幫忙的熱情,要給孩子幹活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為寶寶提供一份可供選擇的家務清單,讓他們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可以支配或者選擇,而更加喜歡做這件事情。同時,可以為他們做示範,如何做好每個步驟,千萬不要一味説教。
為寶寶準備和他身高、力量相匹配的小工具,寶寶專用,比如小一點的掃帚和小毛巾,讓他們更有興趣去做。
如果寶寶就是不願意做某件事情,不要脅迫他們,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緩衝區域,比如“你可以玩十分鐘,再去做這件事情。”每做完一件就獎勵他們一顆小紅花。切忌不要使用物質獎勵。
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做的不夠好也不要去指責批評他們,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下次就不會再想做了。
缺乏時間觀念
已經聽到不止一個媽媽抱怨孩子做事慢吞吞,每天早上起牀都要叫好幾次,總是快要遲到了,才能走出房間。
孩子們的時間觀念不強,將來很多方面都受影響,上學時候遲到,考試答不完試題交白卷,工作後,deadline到了還交不上方案……
通常來説,孩子時間觀念淡薄,通常都是對後果缺乏考量,不知道後果多嚴重,家長也沒有主動培養的意識,就導致了孩子慢慢成為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但是,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家長們要趁早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糾正錯誤的行為。
多教孩子一些惜時名言,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莎士比亞警示世人説:“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作息時間有規律必要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列清單,製作時間安排表。合理利用零碎時間,不浪費,讓每一秒都有它的意義。
孩子都是上好的璞玉,沒有精雕細琢,不會成器,家長們愛孩子沒有錯,但是溺愛、錯誤的愛只會拖累孩子,家長再愛孩子,也要懂得適時放手,一味地縱容,毫無原則維護,那不是愛,是害,是無形的刀子。
教育孩子,同時也是對家長的一種促進,我們的行為正確,孩子耳濡目染的也不會差太多。想要孩子越來越優秀,家長也要不停的完善自我,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
你們家裏的寶寶都有哪些小毛病被你糾正了呢,快來分享成功經驗吧!
參考文獻
[1]周瑞珍.淺談素質教育[J].探索與求是,2001(09):37.[2]馬愛萍. 淺談幼兒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C].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403-409.[3]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有效途徑[A]. 胡秀萍.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 2019[4]曹馨月.家庭教育中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應用分析[J].才智,202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