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9月舉行的第20屆中國心臟大會公佈的數據,中國部分地區冠心病死亡率在下降,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專家建議從控制高血壓、管理日常壓力等入手,以防為主、防治並重,給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壓。
風險減壓:加強針對性防治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全國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於心血管疾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壽呼籲,聚焦“以防為主,防治並重”,進一步加強基礎和臨牀研究,推動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拐點早日出現。
公益義診、科普直播、地標亮燈……世界心臟日當天,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和心血管健康聯盟組織發起一系列活動,希望向更多人傳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理念。
中國科學院院士、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葛均波表示,有研究發現,控制13個危險因素可預防70%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管理理念要融入日常生活。
專家通過科普倡導公眾重視心臟健康。(心血管健康聯盟供圖)
控制血壓:預防“三高”做在前
專家介紹,在心臟病的致病因素中,“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位居前列。“三高”共存導致心血管發病風險成倍增加,造成1+1+1>3的後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表示,相當一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血壓控制不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死亡。應當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公眾知曉率,同時規範血壓測量併合理用藥。
對一些風險因素採取干預措施,不僅能夠預防或推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夠和藥物治療協同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復發。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推進“三高”共管,做好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規範化管理,並將其作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的任務。
葛均波表示,中國“三高”患者總量多,應全面倡導“三高”共管,建立起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病共同管理模式和管理意識。
管理壓力:良好生活方式打基礎
除了“三高”,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隨着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壓力不斷攀升,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馮雪表示,心臟健康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作為基礎。
第20屆中國心臟大會現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供圖)
專家介紹,通過健康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睡眠和心態,能減輕心臟負擔,加上定期體檢和健康管理,將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副主任醫師杜明昭表示,長期高壓力狀態會顯著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壓力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心臟病以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率。(記者:董瑞豐、彭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