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狀態,也會給爸爸媽媽拋出不同的難題。
有的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是即着急又無奈,常常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去嘗試,就會説“我不會”“我做不到”,其實孩子自卑和懦弱的表現和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是有直接關係的。
自卑的孩子常常會説“我做不到”
欣姐是公司的中層領導,平時在單位雷厲風行,做事也精益求精。欣姐家的寶寶今年6歲了,可她似乎一點也沒有繼承欣姐的性格。
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常常是別人説怎麼樣就怎麼樣。即使自己不喜歡的事也不敢辯駁,唯唯諾諾的樣子讓欣姐看了就生氣。
為了讓孩子能夠勇敢起來,鍛鍊她獨立的性格,欣姐嘗試讓孩子學攀巖、學跆拳道。
但是還沒等嘗試,欣姐的孩子就説“媽媽我不行”,欣姐氣的説“你咋就和我一點都不像那,真不知道當初是不是報錯了!”
孩子不自信,只因父母做了這三件事
① 打擊式教育
有些家長覺得鼓勵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變得自負,所以就會採取打擊式教育。
在孩子做完某一件事後會説打擊孩子的話來否定孩子的成果,慢慢的孩子變得不再有自信,也不願意努力。
因為再如何努力做也不會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逐漸的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障礙和自我設限。
② 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相信80/90的爸爸媽媽們小時候最不喜歡聽的就是“你看誰誰家的誰誰,學習多好”、“你看誰誰啥都比你強”。
相信每當聽到這種話的時候我們在小的時候就會想“既然媽媽那麼喜歡他,就讓他當你的孩子吧”。
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當我們80/90成為家長後一定不要這麼説孩子,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板去對比別人的長板。
長此以往,孩子會對父母出現反感,並且越來越叛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③嘲諷和斥責
與孩子溝通的語氣很重要。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你的表情,態度和説話的語氣他們都能清楚的知道。
如果孩子在做錯事和不聽話的時候,不要斥責和嘲諷,只要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作為家長就要平靜的對待,並且引導好應該怎麼做。
生活中父母應該注意的事
①多鼓勵
年齡在5-11歲的孩子,是處於對事物認識的一個敏感階段,此時孩子需要鼓勵和認可。
在此階段父母要通過正確的表揚方式來樹立孩子的自信,多以付出努力的過程和認真思考的過程為鼓勵的方向。
例如:孩子自己動手整理玩具,我們可以説“太棒了,能夠主動的整理好自己的東西”,這其中包含了讚揚,認可,鼓勵的是主觀能動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例如:考試成績有所提高,“看來你平時的努力沒有白費,這是對你努力和堅持最好的認可,咱們繼續加油”要鼓勵孩子為此付出的努力,對待事情的持之以恆,並帶有以後的期許。
②平等的溝通
溝通過程中要給孩子説話的機會,不能一味的指責,讓孩子説出心裏話,瞭解孩子的真正的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鮮花,只要用心澆灌都會收穫美麗
【今日話題】
您還有哪些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