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健康

教育專家曾經提出“育兒盆景理論”。

解釋説,就是孩子幼兒階段,就及時修正孩子的錯誤,就如同修剪小樹苗一樣,費得力氣最小,但是效果最好。

但是錯過了這段時間,小樹苗枝繁葉茂,樹根粗壯,家長再去修正,花費的精力往往好更多,而且還可能沒有什麼效果。

人民日報也曾發佈過要求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的32條禮儀,家長一定要知道,並且一定要執行下去。

別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要修剪他!

總結一下就是以下幾點:

  • 與人説話要求禮貌
  • 要學會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
  • 明白在公眾場合和家裏的不同
  • 要學會幫助別人
  • 掌握基本的餐桌禮儀
  • 要誠實守信

都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但是正是這點滴小事決定了孩子是不是一個有教養、情商高的好孩子。

管教孩子要趁早

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現在年紀還小,就讓他玩幾年,等他長大了自然懂事了。

當孩子在幼時就習慣了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舉止隨意,並且無人阻止,孩子就會認為這是被允許的,且正確的事情。

那麼這種習慣在只會隨着時間推移而被強化,可以説是變本加厲,而不是突然改邪歸正。

所以,在孩子6歲前,不要縱容孩子,該管的地方就一定要管。

在一期《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也曾説過:“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管,是父母最大的問題。”

“總覺得孩子小,捨不得,結果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心理最強的時候想起來管教了,孩子很難聽得進去。”

1、從小立規矩

應採兒的兒子Jasper是被網友公認的有教養、有温度的一個小紳士、小暖男。

而Jasper的成長過程中,應採兒就是在從小給他立規矩,比如和長輩是説話要尊重、説請、謝謝;玩具要在自己的房間玩,而不是客廳,因為客廳不是他一個人的(不養他唯我獨尊的性格)……

2、要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會説話時,孩子就是靠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所以長大後,在3、4歲,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地時候,也依然願意用哭鬧錶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哭鬧妥協,孩子就會知道做這招有用,持續用這招威脅大人,養成孩子“小霸王”的性格;

如果家長告訴孩子憋回去,不許哭,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應該有情緒、不應該表達自己的想法,性格會更孤僻或叛逆。

所以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然後大人和孩子在平等的溝通。

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習慣的養成。

3、語言不要太抽象

想讓孩子有教養、懂禮儀。其實家長不需要去講什麼大道理,孩子的閲歷不夠,而且也太抽象了,孩子很難聽懂的。

説的具象一些,孩子才能夠聽懂。像是繪本,不就是把抽象的道理放在了好玩的故事情節中。

這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孩子才能知道我不可以餐廳大聲喧譁,知道撞到人要説謝謝……

  • 《幸運的米拉·行為篇》
  • 作者保冬妮是中國原創繪本領軍作家,也是中國唯一一位將繪本理論研究、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文學創作熔於一爐的專家兼作家。每年舉辦各類培訓、講座數十場。

    這套書的10冊書,就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幫助孩子在豐富、有趣的小故事當中掌握這些基本禮儀。

    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和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敢於道歉……

  • 《好孩子好品質》
  • 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的一套繪本。全書12冊,在社會行為領域、生活常識與技能領域上對孩子進行培養。

    比如《我會管理我自己》一冊中就有自己收拾房間、洗澡時間到、“拖拉機”不見了主題的小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好習慣。

    書中故事都是通過小主人公大豆和小葱、妞妞等小朋友生活來引導孩子。形象也很可愛。圖畫書也採用了清晰地糖果色,容易吸引孩子視線。

  • 《小熊寶寶繪本》
  • 專門針對低幼兒,非常適合1至3歲寶寶閲讀。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穿衣、問好、交友等。

    因為嬰幼兒的認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繪本中的圖畫不會太複雜,文字也都會重複性非常高。

    在反覆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就能記住故事,而且也會運用到生活場景中去。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