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類乙管”後醫療資源能否滿足救治需要?權威回應

  光明日報客户端金振婭

  12月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衞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

“乙類乙管”後醫療資源能否滿足救治需要?權威回應

  記者:當前,防控政策調整為“乙類乙管”後,我國醫療儲備能否滿足救治需要?

  國家衞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隨着疫情發展進入到不同階段,各地需求不一樣。我們採取了多種措施,指導地方不斷擴充醫療資源,擴大我們的醫療服務供給,滿足患者的診療需求。

  在擴充發熱門診醫療資源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一是擴容發熱門診資源。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所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應開盡開、應設盡設。截至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超過1.6萬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開設的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超過4.1萬個。同時簡化了發熱門診的就診流程,增加藥品配備。二是充分發揮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的作用,為患者提供分層分級的醫療救治服務。三是通過互聯網診療服務,為發熱患者提供線上諮詢和用藥指導,開具相應的處方。四是多渠道增加藥品供給。

  記者: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採取了哪些措施去保障?

  焦雅輝表示,這是當前的工作重點。第一點就是擴容全國的重症醫療資源,各地在擴容和改造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同時增加二級醫療機構的重症資源,重點拓展三級醫院的重症醫療資源。同時建立了日調度制度,隨時調度各地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第二點是關口前移,通過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把合併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管理起來,根據他們的健康風險等級來實施分級健康管理。第三點是要求三級醫院要發揮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要求醫院要暢通急診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間的綠色通道,對於急診留觀的重症患者要實現24小時清零收治。同時,要求醫療機構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要落實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制度、疑難病例會診和討論制度、整體護理制度等。對於新冠感染患者,要進行同質化和規範化治療,多學科共同提供基礎疾病診療服務。另外,對於120的供需緊張問題,一方面擴容120急救電話接聽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120急救車輛的響應率。第四點是強烈建議或者呼籲老年人能夠加強疫苗接種,預防和降低重症和病亡的發生。

  記者:從近期公眾的反映情況看,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診過程中發現了肺炎或者CT出現白肺現象,有網友認為出現這可能是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與接種疫苗有關係。那麼,形成白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奧密克戎是否會導致白肺現象?

  焦雅輝明確,現在出現的所謂“白肺”與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種沒有關係,並且當前的流行優勢毒株仍然是奧密克戎毒株。白肺是肺部影像學表現的一個口語化描述。肺部是由肺泡組成的,肺泡裏面充滿空氣,進行CT或者X線檢查的時候,射線穿過肺泡,影像表現是黑色區域,但是當肺泡裏出現炎症或感染,有滲出液和炎性細胞的時候,肺泡就被這些滲出液和炎性細胞所填充,射線就穿不透,在影像學上出現白色區域。這個白色區域反映出來的是滲出物的影像學表現,並不是説肺臟組織實體變成了白色。而且,也不是説只要肺部出現了炎症就都叫白肺,白肺應該是比較嚴重的肺炎表現。一般來講,白色影像區域面積達到了70%到80%,在臨牀上口語化稱為白肺。這個階段患者會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窘迫。這類患者在臨牀上,尤其是高齡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現,但是這樣的患者佔比非常低。

  不僅僅是新冠病毒,多個病原體都可以引發肺部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一些細菌都可以引發肺部炎症,嚴重的時候都可以出現炎症表現。治療上講,我們現在有成熟的專家共識和治療方案,主要是俯卧位通氣、給氧治療,包括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還有被網友稱為救命神器的ECMO。加強原發病的病因治療,白肺患者中有相當部分可以好轉。

  她呼籲,一定要加強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監測,要關口前移。老年人發生感染,尤其是出現呼吸困難等轉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診。我們也要求,對於老年重症患者不需要經過分級診療逐級轉診,要直接轉診到三級醫院進行就診救治。

  記者:有觀點認為,“乙類乙管”之後就可以放鬆了,進入公共場所也可以不戴口罩。那麼,在“乙類乙管”後是否還是需要強調個人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表示,在實施“乙類乙管”之後,社會面的傳染源更加不確定,所以我想強調的是更要做好個人防護。

  一是堅持規律作息、鍛鍊身體、健康飲食、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態,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二是應該講究衞生,注意個人防護,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禮儀,居室保持清潔、常通風,必要的時候使用消毒劑。特別是在前往人羣密集場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是要規範佩戴口罩。

  三是積極接種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沒有禁忌證、身體條件允許,特別是老年人,要儘快的接種。如果達到了加強接種的條件,也要儘快加強接種。

  四是做好健康監測和居家治療。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疑似症狀,我們可以做抗原檢測,如果陽性的話症狀又不重,就可以居家治療。但在這個期間,要減少跟其他人的接觸,並且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症狀,如果有症狀加重的情況,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五是在疫情流行期間,還是要減少外出、減少聚集活動。如果要上班通勤的話,最好是保持“兩點一線”。如果檢測陽性或有症狀,要減少外出。同時,對一些重點人羣,像有基礎病的老年人,還有兒童、孕婦等等,在疫情期間最好少外出、少聚集。在疫情流行較嚴重時,還是儘量不要到影劇院、KTV、棋牌室、劇本殺這樣空間密閉、人羣密集的場所。(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金振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4 字。

轉載請註明: “乙類乙管”後醫療資源能否滿足救治需要?權威回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