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夏季天氣炎熱,暑氣重,雨水較多,濕邪亦重。因此,夏季人們經常被暑濕所困擾,出現煩熱、頭痛等症狀,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中暑”。提到中暑,很多人會想到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真的是對付中暑的“萬能藥”嗎?
中醫將中暑歸為“暑温病”範疇,認為其是由於體內元氣虧虛,加之夏季暑邪乘虛而入,灼燔陽明、觸犯心包所致。如在多汗、口渴的情況下,出現無力、頭暈、頭痛、耳鳴、噁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時,就是中暑的先兆了。如果出現面色發紅、皮膚灼熱,或面色蒼白、皮膚温度下降,甚至四肢抽搐,則説明已經中暑,需要緊急處理。
根據中暑的環境和症狀,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陽暑通常見於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的勞動者、運動人員,表現為高熱、心煩、頭暈、乏力、口渴、大汗,舌苔黃幹。
對於陽暑,需要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使其平卧並解開衣釦,鬆開或脱去衣物,並及時補充水分。否則會出現休克,危及生命。
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陰暑是一種病證名,“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由於夏季暑熱濕盛,人們毛孔張開,腠理疏鬆,在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若過於避熱趨涼,或在樹蔭下、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快速飲用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等,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從而引發陰暑。
陰暑患者除煩熱、頭痛、口渴外,常表現為惡寒、出汗不多,甚至無汗,以及因着涼導致腹瀉、腹痛等。藿香正氣水適用於陰暑。
藿香正氣水自宋代就被收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久用不衰,堪稱夏季中暑的良藥,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濕的功效。它的藥物組成包括藿香、白芷、紫蘇、生薑等温熱類藥物,因此,對於高温、暴曬等原因引起的陽暑,切記不要使用,否則會火上澆油,加重病情。
對於“乘涼飲冷太過”導致的“外感風寒、內傷濕冷”,藿香正氣類藥物更為有效。方中藿香為主藥,具有解表祛暑、化濕和胃的功效;紫蘇葉、白芷可發散風寒;陳皮、厚朴可行氣祛濕;半夏具有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茯苓、蒼朮則能夠健脾止瀉。當有頭痛、發熱無汗、胸悶、噁心、腹痛、腹瀉等陰暑症狀時,可以給患者開具藿香正氣類藥物。
因此,藿香正氣類藥物雖為夏季良方,但還需辨證為先,切不可盲目給患者使用。
文: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 孫鵬
編輯:於夢非 王寧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閆龑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