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都是需要在摸索中前進。儘管每位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在前進中犯錯也是正常的,使用一些不當的教育手段。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底線。如果因為不捨得讓孩子在小時候受苦,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受更多的磨難。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快樂教育已經在中國家庭的普及越來越受到,也有過錯誤的放縱的不良傾向尊重。家長往往認為:“孩子不喜歡他,這只是孩子沒有足夠的天賦,他總會找到自己的天賦在哪裏的。”
當孩子自己堅持要上畫畫,鋼琴等興趣班的時候,父母我們總是本着“孩子喜歡就好”的原則,毫不猶豫地繳納報名費。但是當孩子沒有學過一段時間失去興趣了,想要就此放棄的時候,父母會為了能夠照顧教育孩子的心情,乾脆放棄。
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的孩子學習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這就直接導致很多父母經常會出現過度溺愛孩子。“自己苦一點沒關係,不能苦了孩子”,“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不能缺”,這是我國大多數父母都為有的一個想法。網上有很多可以這樣的例子,北大學子成績具有優異卻連剝雞蛋都不會,留學生用電飯煲蒸米飯也要跟媽媽視頻求助。這不是在愛孩子,這是在撫養成為一個“巨嬰”。
無條件包庇孩子
很多熊孩子的誕生,都是因為他們身後有一對可以無條件進行包庇自己孩子的父母。 孩子一起踢球砸到了一個別人家的窗户,父母説:哎呀,孩子又不是一種故意的,道什麼歉啊。 孩子在餐廳開始到處亂跑打翻了一些別人的食物,父母説:小孩子喜歡鬧喜歡玩,不是直接故意的,怎麼能怪他呢?
孩子因為父母沒有給他買最喜歡的玩具,打了媽媽,但媽媽笑着説:沒什麼,自己的孩子打了它。 孩子們縱容自己去掩飾,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所以只會更肆無忌憚的犯錯。
孩子記憶裏沒有達不成的願望,沒有得不到的滿足,會使他從沒有渴望感,更沒有挫折感,他錯誤地認為自己能呼風喚雨,彷彿得到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