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我國父母心態的寫實。不能輸在起跑線,寶寶一出生就註定被不甘平凡的父母鋪好“前程”。

中國式父母總“固執”地認為自家寶寶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潛質。

當面對寶寶的表現不如己願,媽媽便焦慮沮喪,是自己給寶寶的教育還不夠好?報的補習班還不夠多?怎樣才能讓孩子出類拔萃?這已成為現代媽媽焦慮的源頭。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近些年,網紅神童關注度船高水漲,上海一位5歲的學霸神童曾紅遍了整個育兒圈。

神童究竟有多神?

在文學上,這位神童在2歲時便開始文學的薰陶,在5歲已經能吟誦古詩千首;

在技能上,4歲開始學鋼琴,一年時間就着手備考英皇鋼琴等級考試……

他父母給他立下的學習目標是:每年看不少於500本國外讀物,每週需寫3篇英文週記,還要進行大量的邏輯遊戲,甚至涉及了物理實驗。

神童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開闊的眼界,5年內,已經帶他遊遍全球多個地方。

網友直呼:這真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才換得來今生一個學霸兒子!

可這些在焦慮媽媽羣體中,卻引起了很大的反差感,看着自家孩子和神童之間的巨大的差距,恐慌的意識在降臨心頭:“我得再給寶寶更多的學習機會,不然他日後出社會肯定不如意。”

於是乎有媽媽,開始複製模仿神童的生活學習方式,給自己寶寶定規劃立目標。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1、“現實”未能如願達到“理想”目標

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對孩子都會富養,越來越多家庭重視起寶寶的教育,拋重金給寶寶去報各種補習班來讓自己的心裏踏實。

家長在寶寶的出生那刻就寄予厚望,甚至已為寶寶的未來進行規劃,媽媽迷失在過高的期望中,卻早已忘了種瓜得瓜的道理,寶寶也只是位普通人。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2、因自己過得“失色”更期待孩子“出彩”

在中國教育裏,很多家長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生活的延續。

孩子就該聽自己的,把自己人生不能完成的心願與事情寄託在寶寶身上,讓孩子能夠不像自己那樣平凡,為了讓寶寶有出色的人生,媽媽不斷地用言行施加壓力。

當孩子表現並不像媽媽所期待時,媽媽便無法接受。如一位數學學渣的媽媽要求孩子理科滿分,自己都未能做到的事情,怎麼能讓自己寶寶完成並超越呢?

有理想是好的,如果“理想”變成“理應”,就是變味了。

3、根深蒂固的“子承父業”觀念

在大眾的觀念中“子承父業”、“虎父無犬子”才是對的事情,寶寶沒理由比自己差,但是媽媽們卻忘了每個寶寶都是個體,有着不一樣的天賦,一旦孩子脱離了安排好生活軌跡去成長,就是“離經叛道”不可取的事情。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1: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很多人從寶寶出生便寄予厚望,把寶寶放在高標準來培養,嚴格地給寶寶套了一個框架,硬性要求達標:無論是在嬰兒時期的大運動發展,還是上學年齡的高壓補習,全部都不能讓寶寶拉下,可往往這類媽媽所收穫的結果並不理想。

據有效數據統計顯示:社會上,八成的孩子成長後都趨於平庸,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才能成為精英羣體。

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被已經框架的人生逐漸消磨殆盡,無法激發自己的潛能,逼迫完成自己沒興趣的事物,最後終將在父母的鋪好道路上變得平凡,實際上:焦慮媽媽才是孩子平凡的推手。

2:高期望的“反噬效果”

媽媽對孩子期待過高,在孩子無法達到要求時,一味貶低,不鼓勵。覺得孩子不爭氣。

導致孩子再也無法從至親的父母身上,獲得温暖的關愛和鼓勵,懷着沮喪情緒的孩子一邊仍想通過努力獲得父母讚賞,一邊又不斷被循環打擊,最終產生了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

把媽媽口中認為的不爭氣,做不到就真的當成了自己一事無成,害怕再讓媽媽失望,頂着心理壓力與媽媽間的親密漸行漸遠。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家庭本是一個温馨的詞語,人們心靈的避風港。

人與社會,有太多的無奈,自己不如意,改變不了的命運就把孩子變成籌碼,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贏了別人家的孩子,彷彿這樣,她們就能爭上一口氣。

可對於天真的孩子們,原本唯一可依靠的温暖家庭卻成為了枷鎖。

在童真浪漫的年齡,被操控成為炫耀或“賭注”的棋子,高壓狀態下成長的孩子,揹負着已經超載於自己青春成長路上的理想。

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在跑道中,孩子早已徹徹底底地輸了。

媽媽們,其實盼着孩子出人頭地,本質是不想孩子成長後日子辛苦,怕就是孩子重複自己的路,可孩子畢竟是獨立個體,他們更需要是媽媽陪伴一起成長,而不是催促和苛責。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1)接受孩子努力過後的結果

世人誰不愛自己的親生骨肉,固因愛之深切,所以期望有加。

媽媽對孩子有所期望是再正常不過,可當孩子認真努力過後,媽媽應及時給孩子一個愛的回應:一個温暖的抱抱,一頓鼓勵的晚餐,一次愉快的出遊。

即使孩子的表現不如媽媽心中所期望,媽媽心態的轉變,正視孩子的成長結果,能出類拔萃是好,但未能脱穎而出也值得給予肯定。

增加孩子對自己的認可,增強自信心,以後便會以更好的成果回報給予媽媽。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2)思考愛的是孩子本身,還是所謂的前途

媽媽想到的最好結果,就是孩子按照自己規劃路線一直成長。

但若有一天孩子偏離的軌道,即使媽媽再想方設法也無法重回,這時,你真的不能接受了嗎?

孩子一直努力用功了,他甘願接受自己的平凡,為何媽媽卻不能轉換心態接納眼前用力的孩子,學習,真的不是用來衡量每位孩子的好與壞。

如果媽媽不求與人爭名比利,只求孩子日後健康快樂,那麼請尊重孩子所選擇的他認為心靈最安適的生活方式,就像自己曾經也為自己所想的事情向父母爭取過權利那樣,誰都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3)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把眼光放長遠

這是一門預期管理的學問,把目標長遠化,不急於求成,放慢腳步,接受孩子是個體獨有發展,接受孩子未能及時帶來很好的期望,才能緩解焦慮,舒緩壓力。

“上帝為每隻笨鳥都配備了一根矮樹枝。” 

每個人都活在屬於自己的時區裏,聰敏的鳥兒有高高的樹枝,而笨鳥也一定有自身棲息的樹杈。靜待孩子停落在屬於自己的地方。

接受孩子平凡,不是退縮、放棄,而是做好預期管理,靜待花開。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接受孩子終將平凡,是媽媽育兒道路必修的一堂心理課,似曾相識,我們也不正是在父母的期待中各自花開?平凡一詞並不可怕,鼓起勇氣地對孩子與自己説:“願你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和韌勁,更有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氣。”您能做得到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媽媽焦慮源頭:無法接受孩子平庸,卻不願看自己“幾斤幾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