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並非“軟弱無力”,他們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能力,他們“力大無窮”,如果把手指放進寶寶手裏,會被他們迅速握住,抓握非常有力,幾乎可以抓住手指把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他們剛出生就會“走路”,雖然骨骼發育尚不完善,還不能支撐整個身體,但是如果拖住新生兒腋下(注意扶住頭部),讓腳掌落在水平面上,他們會把一隻腳抬起放在另一隻腳前面,開始“走路”……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神奇?
其實,這些都是新生兒與生俱來的反射行為。新生兒神經系統不成熟,掌管身體機能的中樞神經仍在發育,身體功能以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主要靠腦幹和脊髓的反射動作,這些動作不需要思考,純屬身體的自然反射。
隨着月齡增加,有些反射會逐漸消失,到月齡不消失就可能是孩子發育有問題,需要緊急就醫;有些反射則會變成自發行為,伴隨寶寶的一起成長。
新生兒“力大無窮”,剛出生就會“走路”? 6種反射行為要知道
1.覓食反射
寶寶天生具有“覓食反射”,當我們用手指觸碰他的面頰或嘴唇時,他會將頭轉向手的方向。這種反射能夠幫助寶寶在吃奶時找到RU頭。隨着時間增加,“覓食反射”會逐漸增強,由剛開始的左右搖頭、在兩側尋找RU頭,將頭扭向RU頭然後稍微轉開;到後來的直接扭過頭,將嘴巴湊到合適位置吸吮(這個時間一般是出生後3周左右)。
2.吸吮反射
吸吮也屬於一種反射,早在胎兒時期,寶寶就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常常在宮內津津有味的吸吮手指。
寶寶出生後,將RU頭或奶嘴放進嘴巴里,接觸口腔的上顎部,他就會自動吸吮併吞咽。
不過,吃奶需要有節奏的吸吮、呼吸和吞嚥,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因此很多寶寶剛出生時還不能很好地吃奶,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行。
隨着月齡增加,覓食和吸吮的反射行為逐漸減弱,自主行為逐漸加強,寶寶將會開始用吸吮來安撫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3.擁抱反射
新生兒出生的前幾個周,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反射——“擁抱反射”。如果寶寶頭部突然變換姿勢或後仰,或者受到巨大或突然的聲音驚嚇,他會把手臂向兩側伸展,張開手指,然後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接着可能開始大哭。
這種反射其實是嬰兒特有的一種防禦性反射,多見於3-4個月內寶寶,6個月左右就會完全消失。如果寶寶沒有這種反射,可能是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或者神經系統發生病.變或損.傷導致,建議就醫檢查;如果4個月後仍能引起,應該重視;如果9個月後仍出現,可能是大.腦.慢.性.病.變.的特徵,也得就醫檢查。
這種反射還會讓寶寶睡眠時“一驚一乍”,影響睡眠,父母可以用抱被把寶寶包裹起來,給他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4.擊劍反射
很多媽媽發現,當寶寶的頭轉向某一側時,同側的手臂往往會伸直,另一側的手臂則是彎曲的,看起來就像在“擊劍”一樣。這種反射就是擊劍反射,又名強直性頸部反射。
這種反射能夠阻止新生兒由仰卧滾向俯卧,或者由俯卧滾向仰卧。一般來説,這種反射最早出現在孕28周,然後在出生後的3個月左右消失,如果仍然存在,可能是腦.性.病.變.導致,必須就醫。
5.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就是文章開始提到的“力大無窮”,將手指觸摸寶寶手心,寶寶會立即緊握不放,抓握的力量非常大,幾乎可以把自己吊起來。當然,讓寶寶抓着自己手指吊起來的行為是不建議嘗試的,以免拉傷寶寶胳膊,或者把寶寶掉到地上受傷。
這種反射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3個月消失,由自主抓握代替。如果超過4個月還沒有消失,很可能是神.經.病.變.導致的,需要儘快就醫。
而且,寶寶是否健康,還可以根據握拳情況。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常常會緊握拳頭,出生一個月後,這種行為會逐漸減少,緊握的手指慢慢張開,到了兩個月,雖然寶寶不會自己伸手拿玩具,但是如果把玩具放到他們的手裏,他們會握着玩耍……
如果寶寶到了兩個月,還持續握拳的話,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建議帶娃就醫檢查。
6.踏步反射
當寶寶被豎抱起來,把他的腳放在平面上,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這種反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6-8周消失,然後在將近1歲左右再出現,不過再出現就不是反射了,而是寶寶的自主走路行為。
早產兒一般也存在這種反射,不同的是,新生兒往往是腳尖着牀,足月兒則是整隻腳或腳跟着牀。
除了這些反射,新生兒還有呼吸反射、交叉伸腿反射、游泳反射、軀幹彎曲反射、旋轉反射、倦縮反射、眨眼反射、追蹤反射、視覺頸部反射、瞳孔反射、嘔吐反射、避縮反射……只是不是特別明顯,常常被父母給忽略掉了而已。
綜上6種常見的反射行為,你家寶寶都有嗎?歡迎留言探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