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又有新一輪的流行,尤其是變異毒株的出現,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
在8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兒童和青少年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羣,隨着新一輪疫情在其他國家的反彈,一些地區的兒童患病率已經接近於去年同期的水平。
圖源:中新網
那麼,兒童、青少年作為弱勢羣體,怎麼做到自我防護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的
途徑有哪些?
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的途徑和成人無明顯差別,其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
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下,也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由於感染者的尿液以及糞便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核酸,因此還要注意感染者的尿液和糞便污染環境導致的傳播。
另外 ,曾有媒體報道食品、食品包裝被新冠病毒污染,應注意防範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造成感染。
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有什麼症狀?
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後臨牀表現多樣:
首先是呼吸道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乾咳、乏力,並可伴有頭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
其次是消化道症狀,部分患兒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多數兒童感染新冠後臨牀表現相對較輕,甚至有一部分患兒可無明顯臨牀表現,這和成人相比還是有所區別的。
但少部分也可發展成重症,表現為精神差、呼吸困難,並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
兒童感染新冠後發展成危重症的相對較少,但在國家衞健委最新的疫情通告中,提到了兒童有死亡的病例,這提醒我們對於兒童感染新冠也要高度重視。
兒童、青少年如何做好日常防護?
1、佩戴口罩
在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商場、超市、醫院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比如公交車、火車、飛機等,這些情況下都需要佩戴口罩,尤其是5歲以上的兒童。
在口罩的選擇上,可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的兒童口罩,這樣能保證口罩和麪部的貼合度,能起到有效的防護。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議兒童使用成人的口罩,不建議7歲以下的兒童使用N95口罩,通常不要求≦5歲兒童戴口罩;
一方面因為兒童愛動,不能保證口罩和麪部的貼合度,起不到有效的防護;
另一方面,佩戴口罩會增加呼吸阻力,小朋友會有缺氧或窒息風險。
對於5歲及以下的孩子,以被動防護為主,儘量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場所,看護人主動戴好口罩,在就醫等必須佩戴的情況下,需隨時觀察孩子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及時摘掉。
2、加強手衞生
普及七步洗手法,飯前便後、從公共場所返回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後等都要及時洗手。
3、日常加強防護,減少外出
尤其是人員密集的場所,室內每日開窗通風,户外活動時儘量到開闊的公園,每天保證規律作息,均衡飲食。
4、不要一進門就先抱孩子
家長每天回家後第一件事情是洗手、洗臉、更換外套,家長如有中、高風險地區相關暴露史,一定要注意及時報備、檢測核酸並進行隔離,避免和兒童的接觸。兒童發病以家庭聚集發病多見,因此家長首先要繃緊這根弦。
兒童、青少年注射疫苗要注意什麼?
截至2021年8月13日,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12-17歲人羣累計報告接種總劑次數超過6000萬劑,而這一部分人羣的接種工作仍然在全國有序推進中。
根據目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監測分析,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高於18歲以上的成人,主要不良反應以發熱、局部的疼痛、紅腫為主,過敏反應比較罕見,還有一部分出現了心因性反應:
心因性反應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後因受種者心理因素髮生的個體或羣體性反應。
由於青少年心理不成熟,一個人如果出現不舒服,那麼其他人很容易因為緊張或者恐懼也出現相似的症狀,而這個症狀並非疫苗引起的器質性疾病。
從以上情況來看,青少年接種疫苗後的安全性良好。接種疫苗需要注意的事項:
1、家長一定要了解新冠疫苗的相關知識(比如接種疫苗的種類,接種後會有哪些不良反映等等),做到心中有數。
2、給接種醫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尤其是近期的健康狀況、過敏史等,方便醫生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3、接種過程要全程陪護,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接種後要在接種點留觀至少30分鐘,同時多觀察孩子,一旦表現出不舒服應及時向醫生反應。
本文專家:李叢哲,唐山中心醫院兒內科主治醫師
本文審稿:張政,廣州市海珠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