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生兒出生,我們總會説:這孩子真像爸爸\媽媽。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孩子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基因又能影響外貌、血型、性格等許多方面,自然就會和父母相近。
從受精卵開始,這個孩子遺傳了父母的哪些基因,就這樣確定了。但這不代表着他這輩子都只擁有這一套基因,因為在漫長的歲月裏,他的基因可能還會發生變化。
我們今天要提到的變化,甚至都不是所謂的基因突變這種變異,而是飲食。是的,你吃的東西,可能決定了你的基因如何表達。
這種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自然界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比如我們熟知的蜜蜂。大家知道,在一個蜂巢裏,蜜蜂們有着不同的角色,比如蜂后、工蜂、雄蜂等。
其中,蜂后和工蜂在剛出生的時候,其實是完全一樣的。然而,蜂后在出生後吃的東西和其他工蜂不同,前者吃的是蜂王漿,後者在出生三天後就只能吃花粉或花蜜。前者擔負起了整個蜂巢的繁殖重任,並且享有最高的待遇,壽命也可以達到好幾年;而後者一生之中辛苦勞作,幾周之後就會死亡。
(圖片説明:工蜂)
就是這些蜂王漿,讓一隻普通的蜜蜂蜕變成了蜂后。蜂王漿除了提供能量外,還可以作用於蜜蜂的基因,改變它的生理結構。
科學家指出:食物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之外,還有一些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元素及其分解後的產物,就可以影響基因的表達。
我們知道,生物體內有着非常非常多的基因,這些基因表達的活躍程度不一樣。對於蜂后來説,蜂王漿裏的物質就激活了一部分負責表達繁殖能力的基因,致使其性器官比工蜂發育得更好,從而具備繁殖的能力。
(圖片説明:蜂后)
當然,對於人類或者其他動物來説,飲食不太可能在如此巨大的程度上改變生理構造,更不可能導致所謂的變異。但即便是一些細微的改變,也有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做個簡單的比喻,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就像是一個遊戲裏的角色或者英雄,他的屬性(DNA)就已經固定了。但是,他平時吃什麼食物,就決定了這個角色或者英雄是不是會變得很“厲害”。
比如肉類或魚類中含有豐富的甲硫氨酸,它就能夠通過影響基因的途徑對人體內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產生影響。
(圖片説明:魚肉中富含甲硫氨酸)
還有我們熟知的維生素C,大家都知道它可以防止敗血症,提高免疫力,但它的功能絕不僅於此。它能保護人體內的基因組,防止其被氧化,從而維持人體健康。甚至在基因遭受到了一些損害的時候,維生素C還能起到一定的修復作用。
食物不僅可以直接改變一個人,還可以通過改變中間的生物再對人體造成影響。
大家都知道,一位處於哺乳期的母親,是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飲食的,因為她吃了什麼決定了自己的奶水裏有哪些物質,最終影響嬰兒的發育。科學的飲食會讓嬰兒通過奶水吸收到適量的脂肪酸、維生素、葉酸等等,這些物質也會影響到嬰兒基因的表達。但需要説明的是,嬰兒未來的發育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
除了嬰兒,成年人也會喝奶,比如牛奶。在這個時候,奶牛吃的是什麼食物,就決定了喝牛奶的人能夠獲得哪些營養元素。有的奶牛吃草,有的奶牛吃穀物,最終產出的脂肪酸和維生素含量也有所不同。
更誇張的是,我們吃的食物不僅影響自己的基因,還影響我們體內的生物的基因。此前我們多次介紹過,人類腸道內的菌羣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龐大的系統,細菌數量甚至遠超我們體內的細胞數量。因此,有人將人類的腸道菌羣比喻為第二大腦。
此前有科學家對小鼠進行過一項實驗,發現腸道菌羣對短鏈脂肪酸的分解情況會影響到體內5-羥色胺的含量,它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以調節生物的情緒。所以,一個人的心情好不好,可能還和他吃過什麼食物有關。
(圖片説明:腸道菌羣對人體影響極其巨大)
還有比這更誇張的。你吃了什麼東西,不僅僅會影響到你自己,甚至可能影響你的後代!有研究表明,人類和其他一些動物的飲食都可以影響其體內基因“開關”,進而產生跨代遺傳,改變自己孫輩的基本風險和死亡率!
所有上面我們介紹的,都是食物通過對人體的基因進行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人體。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飲食會影響身體健康、生活狀態等等方面,但你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食物甚至可以從基因層面對人體造成影響。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科學家的理解也還比較有限。這些食物到底是如何作用於基因“開關”的,它們之間有怎樣的交流,這裏為何會出現跨代遺傳的現象,這些問題仍然是未知數。
英語裏有一句諺語,叫做“You are what you eat”,翻譯過來就是“飲食改變一個人”。當初創造這句諺語的人,恐怕也沒想到這句話竟然能在基因層面上一語成讖。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要仔細思考一下:下一頓飯該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