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係中,經常會出現父母吼叫孩子的現象。雖然很多父母都會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温柔的父母,不會打罵孩子。
可是有時候看着孩子不懂事的表現,實在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吼晚後又滿心懊悔。所以我們更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吼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演員陶虹曾經在採訪中講過這樣一件小事,有一次她的女兒不小心把牛奶灑到了地板上,這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當時陶虹也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怒火就湧到了心頭,對着孩子吼叫了幾句。陶虹説當看到孩子怯生生的眼神後,自己就已經後悔了,於是急忙和孩子進行道歉。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試圖通過吼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誤以為自己的嗓門越大,教育的效果越好。
事實上吼叫對於親子教育完全沒有作用,甚至可能還會增強孩子的叛逆感,讓孩子產生要和父母進行對抗的心理。
真正的教育還是應該以温柔和力量為主,讓孩子感受到情緒的魅力,學會理智的管控自己的情緒。
教育孩子不能吼,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管理情緒?1,給情緒暫停,拒絕吼叫。
當孩子表現出了惹家長不高興的行為,我們應該學會把情緒進行暫停。當意識到自己即將發火的時候,不如走到另一個房間平穩自己的心情,然後再繼續和孩子進行溝通。
學會給情緒暫停,才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減少吼叫現象的發生。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很難在發火的同時也考慮到自己的錯誤情緒,那麼家長其實也可以尋求孩子的幫助,比如設定一個小暗號,讓孩子記得提醒自己不要吼叫。
2,對孩子道歉,挽救吼叫。
如果家長實在控制不住,還是對孩子吼叫了幾句,那麼則應該第一時間和孩子進行真誠的道歉。
可以和孩子解釋一下自己為何會大吼大叫,尋求孩子的諒解降低吼叫行為在孩子心中所造成的傷害。
家長在對孩子道歉的時候,需要注意態度的真誠,而不是讓孩子感受到敷衍。可以嘗試和孩子進行相關的解釋,讓孩子相信以後的自己會更好的控制情緒,減少吼叫的發生。
3,記錄情緒變化,避免吼叫。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一個小本子,記錄下自己的情緒變化。每當覺得自己心中出現怒火的時候,都可以把當時的事情原委記錄下來。
隔一段時間再次進行翻看,將會找到自己這種行為的不足,幫助家長直觀的意識到情緒不好所帶來的危害。
這樣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自然也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會肆意的發泄怒火。
管理自己的情緒需要極強的自制力,以及敏鋭的觀察力。我們應該深刻了解吼叫教育帶來的危害,如果想培養出一個真正聰明聽話的孩子,吼叫其實是不會起到太多作用的。
最有效果的親子關係,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的成長,彼此像朋友一樣互相遷就,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卸給孩子。
家長可以通過學會暫停的方式,及時的在孩子面前按下暫停鍵,調整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通過記錄情緒日記,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出口,把不好的情緒通過記錄分享出來。
只有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夠避免吼叫教育對孩子帶來的危害。也能夠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讓他不要像父母一樣變得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