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民以食為天,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更是如此,臨牀上經常會碰到因孩子不吃飯、挑食、偏食而焦慮不安的家長,醫生給出的建議大多是合理餵養。
可究竟什麼是合理餵養?相信許多家長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都是“一頭霧水”。如何做好合理餵養,在此給大家劃重點。
不要造成“人為偏食”
除了母乳可以滿足6月齡內嬰兒的營養所需外,沒有一種食物可以含有人類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家長要成為孩子的“食物搭配師”,既要會選料也要會烹飪。
日常食物可以分為五大類,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
不同種類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素,為了更好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每天至少攝入12種以上,每週至少攝入25種以上的食物,千萬不要固定做孩子最喜歡吃的某幾樣,從而造成“人為的偏食”,走進“孩子只要吃飽,就是營養好”的死衚衕。
食物搭配要巧妙,避免單一、有粗有細、有葷有素、五顏六色,這樣才對孩子更具有吸引力。
就餐時做小份量選擇,將每個人吃的食物放到一個固定的盤子裏,一段時間內,同類型的食物可以進行交換,從而避免食物品種單一,促進食物多樣性。
食物烹調要適宜,少調料、少油炸,可以用蒸、煮、燉、煨等烹調方式,口味也要以清淡為好,不要過鹹,也不能過於油膩和辛辣,可以用天然、新鮮的香料(如葱、蒜)和新鮮蔬果汁(如番茄汁)進行調味。
此外還有一些小貼士,一定要謹記:
奶類營養成分全,每天至少一杯奶;
新鮮蔬菜樣樣好,不要醃菜和醬菜;
少吃甜品多飲水,避免甜蜜的陷阱;
無論多愛喝燉湯,切記營養在肉裏;
蛋白蛋黃都要吃,營養才能不會丟。
不要把零食看作“敵人”
合理餵養要正確處理正餐與零食的關係,關於孩子零食問題,有兩種極端家長,一種家長把吃零食等同於不良飲食習慣,一點也不給孩子吃;另一種父母則一味滿足孩子要求,要什麼給什麼,零食應有盡有,殊不知這兩種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愛吃零食是天性,只要家長合理選擇並正確引導,零食也能為孩子生長髮育提供多種營養素。
家長在選擇零食時要充分考慮零食的營養價值,一般來説,低脂、低糖、低鹽的零食是健康的,家長可以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當季水果、新鮮蔬菜、奶製品、堅果和豆類食物,儘量避免油炸食物和膨化食品。
吃零食時間可以安排在兩餐之間,上午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往往離正餐還有2-3小時,此時適當地吃些零食既可以防止飢餓、增加營養,也不會影響正餐的進食,而睡覺前半小時儘量不要吃零食,以免影響睡眠或出現蛀牙。
水果類零食最好不要榨汁,而是整個吃掉,以免水果中的膳食纖維被破壞,堅果類如核桃、花生等,最好吃原味的,不要油炸,以免熱卡增加造成超重肥胖。
另外堅果質地硬,不易嚼碎,一定要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整粒的食物嗆入氣管,嬰幼兒不要吃整顆堅果,可以把堅果類食物磨成粉或者碾碎熬粥,隨着年齡增長,可逐漸增加一些較硬的零食,促進孩子咀嚼能力發展。
無論孩子多喜歡吃零食,都要堅持正餐為主、零食為輔的原則,把零食作為正餐的補充,零食的攝入不能影響正餐的攝入,也不能將零食作為獎勵,讓孩子養成以吃零食作為“交換條件”的壞毛病。
言傳身教遠勝“吹鬍子瞪眼”
合理餵養要注重示範引導,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培養是關鍵一環。模仿是孩子最初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學習方式,如果家長自己都不好好吃飯,那如何要求孩子呢?
言傳身教遠遠勝過“吹鬍子瞪眼”,所以,讓孩子愛上吃飯,家長們要先以身作則,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孩子參與食物的選擇和烹調,幫助他們瞭解食物的基本常識和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知。
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比如蔬菜等,家長可以把蔬菜製成餡料包餃子,也可以把蔬菜切成各種小形狀,激發孩子的食慾,也可以通過“比比看誰吃得蔬菜種類多”等小遊戲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總之,合理餵養,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家長碰到孩子飲食問題一定不要慌張,在科學指導下,見招拆招才能各個擊破。
作者:霍言言(上海市兒童醫院兒保科醫師)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唐聞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