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湯可補充營養?盤點腫瘤患者常見的 6 大飲食誤區—抗癌管家
惡性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營養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防止營養不良及腫瘤惡液質的發生,增強患者的體質、改善生存質量,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腫瘤患者卻陷入了以下常見的飲食誤區。
誤區
01
多喝湯,即可補充營養
在有些人的傳統觀念中,煲湯是一種「大補」。家屬為患者煲湯,如烏雞湯、牛尾湯、魚湯、海蔘湯、豬蹄湯等,並囑咐患者,「精華都溶解在湯裏了,喝湯就行,湯渣可以扔掉」。
實際這是錯誤的。
湯裏面的營養成分很少,魚肉類食材,湯中含有非蛋白氮、嘌呤、肌酐、少量遊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營養密度低,所以,煲湯不是人體營養成分的良好來源;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
如果吞嚥困難、咀嚼困難、發熱、卧牀等腫瘤患者需要進食流食的話,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可以將各種食材,如糧食類、蛋類、奶類、肉類、魚類、豆製品、蔬菜類等,分別製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漿機)打碎,製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於吞嚥又有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
02
吃得越有營養,腫瘤會長得越快
一些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以素食為主,並認為「得了腫瘤不能吃太營養的食物,否則會腫瘤會長的快」,甚至一些醫生有時也會要求患者限制飲食。
事實上,腫瘤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並無關係。
腫瘤細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搶奪正常細胞的養分,即使患者營養不良,癌細胞依然會增長,飢餓只會讓患者身體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惡化。
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的結果:癌症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 20%;目前無證據顯示人體增加營養,會使癌細胞成長更快,反而有許多患者因營養狀況良好、無惡液質而長期存活。
營養狀況好的患者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後方面都明顯要好於營養狀況差、消瘦的患者。癌細胞可以「餓死」的説法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誤區
03
「發物」助長癌細胞,吃素比較好
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説法,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豆芽、韭菜、苜蓿、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屬於發物。許多患者雖想食用,卻又擔心引起腫瘤復發,敬而遠之。
關於「發物」與腫瘤的關係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
然而能否引起腫瘤的復發,還缺乏足夠的證據,至少到目前為止未見明確因食用發物而導致腫瘤復發的病例,因此,這些信息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誤區
04
盲目依賴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許多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互相交流飲食經驗,盲目跟從別人的做法,如盲目補充所謂的抗癌食品、抗癌保健品,價格昂貴,這些靠譜嗎?
某些營養素或植物化學物具有抗癌作用,也是在其所含的天然食物在發揮作用,補充營養素及某些植物化學物製劑作為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抗癌作用。
其實,這種補法對疾病本身的穩定和康復不利,腫瘤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忽視正常飲食,花高價吃所謂的抗癌食品是錯誤的。
誤區
05
癌症患者忌食「辛辣」等食物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為對任何疾病患者的飲食要求。
但實際上這是缺少依據的:國內很多地方吃辣已經成為習慣,然而並沒有在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於其他地區;吃辣會刺激腫瘤生長加速更是沒有任何根據。
辣只是人的味覺,和酸甜苦等並無特殊差別,很多患者只有吃辣食物才有食慾,而得了腫瘤之後,因為這樣誤解,則被要求完全忌口。
這樣一來,腫瘤本身以及放化療都會引起食慾減退,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再改變吃辣飲食習慣,往往會讓患者更加沒有食慾,這樣對患者的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口味偏重會增加患者的食慾,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進食量,過於清淡沒有意義。
誤區
06
只要能打營養針,不吃飯也沒關係
當腫瘤患者食慾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甚至於個別醫生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要。這是錯誤的。
人體通過胃腸道進食是自然狀態,食物進入腸道吸收,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羣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
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只要腸道有功能,就使用它。
正確識別腫瘤患者的飲食誤區,指導科學飲食,使患者達到感覺良好、保持體力和能量、減輕治療副作用、降低感染風險、更快恢復健康的目的。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網站-康愛管家”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