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嘮叨,我們也不難發現,但你對孩子嘮叨,説得越多時,孩子會感到越發不耐煩。當你在一件事情上對孩子説得非常多時,孩子可以出於叛逆心理,可能做得更加差勁。
你屬於哪一類嘮叨型的家長?
1、關心呵護式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事無鉅細。天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了要記得帶傘、睡覺要蓋好被子、吃飯時不要看電視、喝水不要喝涼的、要和同學好好玩等等,這些生活小事每天都會被父母嘮叨無數遍。
2、催促命令式
這類父母的口頭禪通常就是:還不趕快去寫做作業!都幾點了,還不趕快睡覺!還不趕緊起來,要遲到了!別磨磨嘰嘰嘰的,趕緊吃完早餐!
3、習慣批評式
這類父母屬於那種喜歡説個不停的人,似乎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他們把嘮叨緊緊地掛在嘴邊,怕孩子不上進,怕孩子還會再犯錯,不管孩子表現得好不好,他們總是能找到批評孩子的點。
4、發泄不滿式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再加上工作上的壓力等,孩子在某些地方達不到要求時,有的父母會找孩子來發泄情緒,作為自己的出氣筒。
不管以上那種類型的嘮叨,對孩子來説都是不喜歡,都是一種傷害的!
不知家長是否想過嘮嘮叨叨也會讓孩子產生厭煩,也會不利於家長教育孩子,父母的嘮叨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1、讓孩子形成依賴性
父母對孩子唸叨得太多,孩子就會越來依賴父母的嘮叨,會產生依賴心理,比如你説孩子穿衣服收拾東西拖拖拉拉,你一直催他,他依然不緊不慢,其實有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嘮叨次數過多,導致孩子做事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會讓孩子覺得,反正他現在不做的話,後面也會有爸爸媽媽的催促,他對自己本應該負責的東西都不太上心,都是指望着父母來提醒。
2、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當你的孩子做得不夠好或是不正確時,父母就對孩子嘮叨,説教,這個時候,父母的嘮叨中就會帶有指責,其實,指出孩子的錯誤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嘮叨就會把這個問題放大後再重複循環,父母想借此來鞭策孩子,促使其進步,卻不知,孩子在不斷的否定下,他的自信心是很容易受到打擊,反而會變得不自信,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做得不對。
3、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沒有哪個人喜歡成天被別人嘮叨,孩子越大,越希望獨立地去完成某一件事情,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嘮叨依舊,沒完沒了的嘮叨會讓孩子不耐煩,激發他們的反感、討厭和逆反心理。
4、讓親子關係不和
孩子犯了錯,父母就沒完沒了的嘮叨説教,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讓本想改過的孩子在不良情緒的支配下,不僅不改,反而感覺父母很討厭甚至產生憎恨心理,從而使親子之間無法有效融洽溝通,導致孩子不願回家、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親子關係就會慢慢疏遠。
家長要如何控制住不嘮叨,不嘮叨也可以讓孩子聽話呢?
1、首先給孩子回應時間
當孩子不願意聽家長説時,家長的關心便會不知不覺變為嘮叨,當你在不停的説話時,孩子都不怎麼吭聲,其實,孩子已經説出了自己的態度,你繼續説下去,孩子還是會用這種“被動攻擊”的行為回應你。
建議父母問一問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説話的機會,讓孩子表達出真實的想法。
2、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
有時候父母過於嘮叨,是由於對自己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能夠獨立去解決問題,父母嘮叨,其實是為了化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也希望孩子把事情做好。
讓孩子學會慢慢獨立,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嘗試,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大膽地相信孩子。等到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時候,你也可以適時提供孩子想要的幫助。
3、對孩子説話要抓大放小
一些孩子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父母總是愛嘮叨不停,與其不斷地抱怨以及翻舊賬,不如直接明瞭地給孩子説簡短、有重點的話,比如你想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迅速穿衣,你可以簡單明瞭地説:“你的東西該整理了”
4、和孩子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跟孩子制定規則來代替嘮叨,你一遍又一遍地跟孩子嘮叨,很多時候是不能讓孩子長記性的,要讓孩子長記性,把你的話記到心裏,可以和孩子進行約定,比如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完成後該如何,要是沒完成又該如何,清楚地列好。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用多費口舌嘮叨,可以直接用約定來和孩子溝通。
5、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有些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一句話,一個要求,孩子馬上就言聽計從,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達到。要知道,孩子不是一天就可以長大的,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比如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文化知識的積累等等,都需要長時間的歷練,而不是嘮叨就能改變的。
所以説,家長必須要學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緒,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改變。
6、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母之間的相處,難免有一方會嘮叨,比如媽媽嘮叨爸爸時,爸爸有不耐煩的表現,孩子就會學着爸爸的口氣和方式來討厭媽媽的嘮叨,所以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減少嘮叨。
嘮叨,是一種低效的表達愛的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應建立在尊重、傾聽和相信孩子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