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坐着不動也愛出汗?老中醫:多半是氣虛,吃這些輕鬆改善氣虛體質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健康

天氣一熱,人就容易出汗,運動起來更是大汗淋漓,這本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但是,對於一部分人來説,出汗卻顯得有點“不正常”,是那種坐着不動就出汗的,一羣人裏就顯他熱,空調屋裏飯吃到一半,擦汗的紙巾已經是圍滿了碗盤……這在中醫看來,多半是氣虛了!

按照慣例,在説氣虛之前,我們先簡單地瞭解何為“虛”。在中醫看來,“虛”是一種身體的狀態,俗話説“無病三分虛”。虛又分為“氣虛、血虛、陽虛與陰虛”,它們大多情況下並不會單獨存在,也難以非常明確的説此刻的狀態是哪一種虛。不過我們可以用16字的口訣,大致判斷自己是哪種:氣虛無力,血虛發燥,陰虛發熱,陽虛怕冷。

也就是説,氣虛的人,會出現疲憊無力、心慌氣短、容易出汗等一種給人一懶惰的表現。通常這部分人的免疫力也較為低下,容易出現發燒感冒、過敏等疾病。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指的是讓人生病的“邪氣”。

俗話説,人活一口氣,氣虛的人容易出現乏力、沒勁、免疫力低下等症狀。在中醫看來汗與血同源,由陽加於陰,氣化而成,故稱“汗為心之液”。就像家裏用鍋燒開水一樣,爐火屬陽,中間是一層鐵鍋,鍋裏盛水屬陰。火將水燒開後,產生蒸汽遇冷凝結,稱之汗。天熱出汗、運動出汗等都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坐着不動或者天不是很熱,汗液就不受控制往下流就是反常的,需要我們重視。

現在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我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也要提高個人免疫力,而對於氣虛的人更該立刻着手調理。可以説,氣虛了,病就來了!

如果你有自汗、易疲勞、常頭暈等症狀,多半是氣虛了,要趕緊調理,當然最好是找專業的中醫醫生進行辨證論治。不過,在中醫看來,“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通常氣虛的人脾胃都不是很好,也往往夾雜着血虛,出現有氣無力、臉色發白、怕冷等症狀。因此,在生活中可以在補氣的同時吃一些補氣養血的食物,如大棗、花生、山藥、香菇、雞肉、桂圓、粳米等。

也可以使用經絡療法,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可以艾灸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重要穴位。

我是喬妹,如果症狀嚴重,最好好找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調理,不要擅自用藥。如果要在家裏用人蔘進補要格外小心,應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原則,最好在服用之前諮詢一下醫生。(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跟着喬妹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