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摔傷後一根木棍從眼眶下插入面部貫穿咽喉,醫生妙手轉危為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林雨 薛潤琦 圖片饒經倫
一根木棍從眼眶下緣直接插入咽喉,插入面部足有20公分左右,木棍在外面還露出40公分左右,隨着呼吸,木棍也跟着有規律的搏動。23日,一輛救護車疾速駛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隨後這樣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手術室。
躺在手術室裏的是一位56歲的男性患者,摔傷後,木棍從眼眶下緣插入面部,從當地醫院緊急轉至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就診。
“插入面部的木棍直徑大約有4釐米,木棍從患者眼眶下緣穿透上頜竇後壁,進入咽腔,再從咽腔插入咽後壁,緊鄰大動脈。”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來國慶緊急組織團隊成員投入救治。
然而,救治面臨着一系列困難,緊急顱頜面CT檢查發現,木棍不同於鋼筋,CT下並不顯影,即使木棍貼近大血管甚至已經插入大血管,CT仍不能分辨;如果損傷咽後的頸內動脈,位置深,手術止血會非常困難;木棍在進入咽喉壁後發生了折斷,很難清理乾淨;木棍插入咽喉,影響了氣管插管,麻醉困難。
因此,除了備血等準備以外,口腔科團隊立即制定緊急阻斷頸總動脈的手術預案,以防拔出木棍後頸內動脈大出血。
“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但是接近半米長的木棍直接影響麻醉操作。”來國慶介紹,本打算讓消防人員鋸斷木棍後,再進行全身麻醉,但是考慮到電鋸的震動可能會導致二次損傷或者大出血,只能放棄這一方案。
在該院麻醉一科副主任李傳剛看來,該患者麻醉的難度在於以下兩點:“一方面,木棍由面部插入,導致頜面部骨折,木棍前段刺入口腔,口內滲血明顯,氣管插管時解剖結構辨認存在困難,一旦插管失敗,會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面部裸露的木棍會影響氧氣面罩供氧,麻醉前需要保證充分氧供,為氣管插管創造條件,一旦插管困難,充足氧供可提供搶救時間。”
根據患者情況,權衡之下,李傳剛最終選擇了環甲膜穿刺表麻清醒氣管插管,這樣插管方式可以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從而充分保障安全。
“穿管過程中,患者口內出血明顯,血凝塊較多,聲門結構辨識確實存在一定難度。”插管過程中的操作印證了李傳剛的預測,不過在纖支鏡引導下氣管插管最終順利完成,為口腔科修復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條件。
手術中,來慶國發現木棍從眼眶下緣穿透上頜竇後壁,進入咽腔,再從咽腔插入咽後壁。咽後壁傷口出血多,視野不清。
在打開部分軟齶和擴大咽喉壁傷口後,來國慶用手指探入咽後壁傷口內可以觸及木棍以及周圍動脈的搏動。“此刻最大的風險是,若拔出木棍後棍緊鄰的頸內動脈大出血,部位位置深,死亡率幾乎100%。”來國慶和團隊都屏着深深一口氣。
萬幸預案准備充分,來慶國用手指插入咽喉壁感受頸內動脈的搏動,為避免拔出的木刺二次損傷頸動脈,動作輕緩將木棍成功拔出,對咽後壁、上頜骨內等大量殘留木屑進行清理,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