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是人類表達親近和喜愛的一種方式。一個恰到好處的吻,有時能提升我們和旁人的關係,但有時也會暗藏“殺機”。
期刊《微生物學》研究發現,一次10秒的接吻,可能會交換8000萬個細菌,造成疾病交叉感染(如流行性感冒、口腔疾病等)。
生活中,有3類疾病容易通過接吻傳播,平時要多留意。
接吻病又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一般由EB病毒感染引起。
而EB病毒是一種人類皰疹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同時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與感染者共用口腔物品(如餐具、水杯)或性接觸傳播。
EB病毒的直接攻擊對象是淋巴系統,大多數感染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一些人可能會在感染後數週內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喉嚨痛、淋巴結腫大、疲勞和脾臟腫大。
少數情況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脾臟破裂、貧血、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或其他器官受損。此外,EB病毒與某些癌症如霍奇金淋巴瘤和鼻咽癌,有一定的關聯。
感冒咳嗽和喉嚨不適時,儘量避免親吻行為。因為如流感病毒、肺炎和肺結核都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通過咳嗽、打噴嚏或説話時飛出的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如親吻傳播給他人。
患有口腔疾病的人,唾液或者口腔黏膜中可能含有一些致病菌,容易在接吻時傳給別人,尤其是在口腔出血或疼痛時,風險可能更高。
常見的如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疾病,通常伴隨着口臭、牙結石等症狀,不良的口腔環境也會不斷滋生病菌。
上述這些通過接吻傳播的疾病都很常見,但也很容易忽略,我們平時要多加警惕。與之相反的是,部分大家熟知的具有傳染性疾病,其實接吻時,沒那麼容易傳播。
幽門螺桿菌因為高感染率和潛在的致癌性,一直備受大家關注。
2023年,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50%。長時間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增加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的發生風險。
《現代預防醫學》期刊根據近 20 年有關口腔幽門螺桿菌檢測的結果,指出常見的PCR 檢測技術測出口腔幽門螺桿菌陽性,只能説明口腔中存在其DNA,並不能代表它還具有活性。
事實上,口腔環境並不適合幽門螺桿菌生存,唾液中幽門螺桿菌數量少且活性低,傳播可能性低。所以成年人無論是接吻還是共餐,發生感染的概率比較低,相對來説,幼童才是易感人羣,要多注意防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它傳播的方式只要有3種:
血液傳播:例如共用注射器、刺傷或劃傷的工具,以及輸血或血製品傳播。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的濃度較高,因此血液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
性傳播:性接觸是另一個常見的傳播途徑,尤其是在沒有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或者當一方感染乙肝病毒時;
母嬰傳播:孕婦感染乙肝病毒時,可以通過垂直傳播將病毒傳給胎兒。此外,乙肝病毒也可以通過分娩過程中的接觸傳播給新生兒;
正常的接吻行為通常不會傳播乙肝病毒,因為乙肝病毒在唾液中的濃度較低,不足以引發感染,但在這4種情況下,感染風險則可能增高。
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與乙肝類似,主要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而傳播風險的高低與艾滋病病毒載量有關,檢測不到=不會傳播,而唾液中艾滋病病毒數量幾乎為0,正常接吻並不會有感染風險。
可能會感染的情況:接吻時,如果雙方因動作激烈導致口腔大出血(鮮血狂噴那種),而恰好未感染者身上有傷口沾上了,此時可能就有血液感染風險。
和喜歡的人親吻是一件享受的事,但在享受的同時,也要保護好雙方的健康,患有傳染疾病要及時告知對方,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治療,減少傳染風險。
參考資料:
[1] Broyles LN, Luo R, Boeras D, et al. The risk of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in individuals with low-level HIV vira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2023 Jul 21:S0140-6736(23)00877-2. doi: 10.1016/S0140-6736(23)00877-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490935.
[2]馬文飛.接吻能傳播艾茲病嗎?[J].公安月刊,1995(08):23.
[3]王耆德.EB病毒與“接吻病”[J].健康博覽,2009(06):47.
[4]龍科言,熊文曉,趙曼羽等.幽門螺桿菌在環境和口腔檢出現狀及傳播途徑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23,50(11):2107-2112.DOI:10.20043/j.cnki.MPM.20221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