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積懶成笨”現象很普遍?在小學時,父母更要注重孩子學習習慣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健康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的成績好壞,完全是智商決定的,是天生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不少孩子本身是非常聰明的,奈何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長期懶散的情況下,導致“積懶成笨”。簡單來説,這類孩子不笨,最大的毛病是懶散。


懶散體現在兩點

懶散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個是行為舉止懶散,就是拖拉,特別是寫作業的時候尤為明顯。對於學習,只追求輕鬆、短期獲得效果的方式,沒有恆心和毅力。另一個是思維懶散,就是不愛思考。課堂上雖然知道記筆記,但不會靈活運用,課下更不會去鑽研。遇到乏味的知識點會可以逃避,沒有任何深究探索的慾望。


孩子為何會變得懶散

孩子出現這類懶散的壞習慣,家長是有很大的責任的。有的家長雖然每天都會抽空輔導孩子作業,但效果並不顯著,因為很多家長在輔導作業之際存在錯誤的方式。比如説,有的家長性格急躁,看到孩子作業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就會當機立斷指出毛病,並要求孩子整改。孩子實在做不出來,家長甚至是直接親自上手,不管孩子有沒有理解,自己只想看到正確的答案。長期在這樣錯誤的輔導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愛思考,內心只想等着家長告知正確答案。


建議廣大家長摒棄這種教育方式,要知道學習過程中,孩子才是主角,家長包括老師起到的只是輔導作用。家長可以等到孩子完成作業後,才去檢查並指出錯誤的地方,讓其重新思考改正。

其次,孩子養成懶惰的壞毛病是源於父母的縱容。現在學生學習壓力頗大,經常是需要犧牲休息時間,有時候做作業要到夜間十一二點,早上天還沒有亮又得起牀。看到孩子如此,作為家長內心難免會心疼,所以他們主張輕鬆教育模式,看到孩子稍微有壓力就放鬆敦促。要知道,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一般的孩子如果沒有嚴厲的敦促和指引,他們是沒有自覺性去自主學習的。


最後,廣大家長得注重小學階段,狠抓學生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包括生活習慣,最好是在孩子很小時候去培育,不然長大後再想修正是非常艱難的,而且效果不佳。這就是老人經常説的的三歲定八十的原理。如果説在小學階段,學生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後面十幾年的學習生涯都是有積極效果的。而且不僅僅是學生自身受益,家長和老師的敦促負擔也可以減輕。


總而言之,孩子要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從小抓起。而且學生自身付出努力至關重要,父母的角色同樣很關鍵。當然,在培育和敦促孩子學習期間,注意不要施加過大的壓力,不然也會適得其反。最好的方式是勞逸結合,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放鬆時候也得放鬆,否則會影響身心健康,畢竟壓力過大將造成心理陰影。平時家長在休息之餘,最好帶着孩子到户外運動或旅遊,得到放鬆後,學習起來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對身體成長有一定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