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時間讓你和我遇見,而這裏的文章讓你決定是否留下。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育孩子的成本也在蹭蹭蹭往上漲,不少寶媽在育兒一事上要精打細算起來,不然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
不過有的寶媽卻不這麼認為,她們覺得孩子就應該吃最好的,用最好的,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提供最優厚的生活,這樣才能增長見識,養出優秀的娃。
芳芳和娟娟是一對好閨蜜,兩個人是大學室友,畢業後又進了同一家單位當同事,後來結婚生孩子了還一直保持着很要好的關係。
不過兩人在養育孩子的態度上卻是天差地別,本來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工資一般,嫁的老公也是普通家庭,有了孩子後開銷只會越來越大。
芳芳比較節儉,平時在生活中省吃儉用,給孩子買衣服、奶粉、尿不濕都是直接在超市裏買打折促銷的,一到“雙十一”就瘋狂囤貨,能省一分是一分。
而娟娟就不同,她覺得養孩子就應該多花錢,所以經常託代購從國外給娃買進口的奶粉、尿不濕,和老公兩個人的工資全都花在養娃身上了。
為了省錢,芳芳幾乎都是每天在家做飯,而娟娟卻隔三差五帶孩子下館子,去吃各種西餐日料,日子過的是有滋有味。
兩人上次為了這事還吵了一架,芳芳説娟娟是“假精緻”,明明拿着幾千塊的工資,卻花幾萬塊去養孩子,欠銀行一屁股債。
而娟娟卻説芳芳活得太粗糙,在養娃上完全是敷衍了事,根本沒有花心思,將來孩子長大了只會見識短淺、目光狹隘。
兩個寶媽由於消費理念不同各執一詞,雙方都不退讓,娟娟認為給孩子就應該從小體驗好的生活,長大了才能有更多的見識和眼界。
芳芳卻覺得,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既然家庭條件只有這個水平,沒必要去大手大腳消費,把自己偽裝成“有錢人”。
不同的消費觀的寶媽養育出的孩子也不一樣
每個人的家庭經濟實力不同,所以消費理念也不一樣,即使娟娟和芳芳和收入相當,但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有差異,因而在育兒上也存在區別。
娟娟的父母對她就是富養,就算家庭條件一般,也會盡量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娟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在養育孩子上也一直堅持這種理念,認為父母就應該盡全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而芳芳在普通家庭下長大,小時候想要一雙新鞋子父母都要攢好久的錢,所以她覺得必須要在自己能力可以達到的基礎上,才能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否則就是鋪張浪費,給生活帶來壓力。
這兩種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必定會有兩種不同的性格,娟娟的孩子在學校裏喜歡攀比,衣服褲子都講究名牌,吃飯必須去高檔餐廳,對金錢毫無概念。
芳芳的孩子卻粗糙節儉,性格上也有些自卑,不敢輕易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也不與同學聚會,凡事都以省錢為主,在同學眼裏是個“摳門”、“小氣”的形象。
寶媽們的兩種不同消費觀對孩子都有一定影響,為了保障寶寶能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理念,“假精緻”和“真粗糙”都不可取。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1、教會孩子正確認識金錢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教導孩子正確認識金錢,什麼東西值多少錢,錢是通過付出的勞動掙回來的,這樣他們才能直觀地理解金錢的意義。
2、告訴孩子金錢是可以流動的
孩子要知道,金錢是用來消費的,除了通過勞動掙錢以外,也可以用錢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幫助他們理解金錢如何運作以及收入與開銷的關係。
3、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花錢
當孩子充分理解金錢與消費的意義後,就可以給他們一點零花錢,讓其自由支配,但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要記錄下來,培養孩子有計劃地去花錢,形成初步的理財意識。
4、時刻提醒他們:擁有賺錢的能力比有錢更重要
有錢只是一時的,但擁有賺錢的能力卻是可以伴隨一生的,有些東西可能你現在沒有足夠的錢去買,經過努力賺到足夠的錢後,就可以實現了。
由此可見,過於省錢和太會花錢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家長應該儘早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學會賺更多的錢,而不是隻會省錢和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