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小動作”!挖耳一時爽卻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疾病。專家表示,如果“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影響聽力,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

挖耳不當可能引發多種外耳疾病

耳內滋生過多“耳屎”有時會引起瘙癢難忍,因此很多人常不由自主地挖耳朵,並且養成了習慣,不挖耳朵就感覺渾身不自在。殊不知,這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

專家介紹,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dīng níng]。耵聹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乾裂 ,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一般情況下,在人們説話、吃飯、打哈欠時,耵聹會隨下頜運動,藉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乾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説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説,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可能誘發多種耳朵的疾病。

警惕這些“小動作”!挖耳一時爽卻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中國醫師協會耳科學組副組長 李永新如果我們經常挖這個耳朵把耵聹挖掉了,比如説我們是硬物挖,耳朵壁上那個血管都會增生增粗,皮膚的汗腺作用也下降了,甚至毛囊毛髮也損傷了,也都掉了,所以時間久了會導致耳道的皮膚增生,從而容易繼發很多疾病。比方説炎症疾病,比方説耳道增生、耳道狹窄,所以挖耳朵是不好的。其實正常的耳朵不需要清理,如果説一旦你要想清理這個耳朵,或者你覺得不舒服了,可以用一些乾淨的棉籤輕輕地沿着耳道壁蹭一蹭,可能這個耵聹容易脱落下來。

給孩子挖耳小心刺破鼓膜

專家提示,如果經常挖耳易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使鼓膜發紅、變厚。挖耳朵時不小心,還有刺傷鼓膜的危險,尤其是在給小兒挖耳時,如果小兒突然掙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現咳嗽反射,更容易損傷鼓膜。

專家提醒,家長們覺得幫寶寶把耳屎掏出來,寶寶們會“舒服”很多,自己也會很“爽”,但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會害了孩子!

避免頻繁挖耳 必要時就醫

如何正確清理耳道? 專家介紹,自己挖耳時要注意不要頻繁挖耳。如果“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影響聽力,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

專家介紹,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脱落較慢,耵聹不表現為塊狀,而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

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要注意。第一: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籤等尖鋭物挖耳;第二:不要頻繁挖耳,一些耳道發育不好,耳道窄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9 字。

轉載請註明: 警惕這些“小動作”!挖耳一時爽卻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