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什麼媽
前面分享了寶寶的第一口米糊、第一口純米糊、根莖類米糊、蔬菜類米糊、肉蛋類米糊,接下來的文章就比較隨意,有媽媽做輔食和寶寶吃輔食的工具推薦,有添加輔食一段時間後的思考,也有一些輔食的製作過程,特別是偏向於上班族媽媽製作的快手輔食。
今天這一篇,就是總結一下寶寶添加輔食後會經過的五個階段,不知道你家寶寶到了哪個階段呢?
添加輔食初期,寶寶還沒有自己吃飯的意識,基本是給什麼、吃什麼,最多是把不喜歡的東西吐出來。比如小臭從小就不喜歡吃西紅柿,每吃必吐。
(圖為7個月的小臭在吃水煮意大利麪,雖然沒什麼味道,但他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看得多了,寶寶也蠢蠢欲動了。添加輔食幾個月後,寶寶開始搶勺子搶碗,不給就嚎。搶過來之後,學着大人餵食的動作,然鵝自己還是不會用。於是在家長看來,娃又在搗亂了,玩餐具就算了,還玩食物,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其實在家長眼裏“搗亂”的行為,是寶寶熟悉餐具和食物觸覺的過程,是寶寶自主進食的必經之路。
在這個階段,家長能做的就是把心態放寬,既不要阻止甚至責備寶寶的這種做法,更不要用電視、手機來讓寶寶“乖乖”吃飯。這些做法,都會剝奪寶寶的進餐體驗,寶寶今後出現的各種吃飯問題,可能都因此而起。
堵不如疏,家長可以這樣做:
- 1.準備兩副餐具,一副給寶寶玩,一副用來喂寶寶;
- 2.好用的裝備用起來,特別是餐椅和圍兜,這對於培養寶寶早期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 3.除了上面給寶寶用的裝備,還可以在寶寶吃飯的位置下面,鋪上舊報紙或不要的舊衣服(不過衣服容易被飯粘住,可以選擇好清理的衣服),減少飯後工作量……
把能用的裝備用起來,不僅可以減少清理的工作量,更可以減少寶寶的心理壓力:如果寶寶把全身都搞得很髒,臉上、衣服上、腳上、地上都是食物的話,你可以那麼心平氣和嗎?
很多家長一看到寶寶弄髒了,急吼吼地給他清理的還算好的,更多的家長是責備、譴責,甚至把孩子罵哭,這些都會讓寶寶害怕把自己弄髒,再次降低自己吃飯的意願。
(如圖,寶寶越大越不好騙,做戲要做全套了:不只要給他一副餐具,食物也要全部來一份!)
等寶寶學得差不多了,第三階段也來了。
寶寶覺得自己已經會用餐具自己吃飯了,你想喂他?不存在的,勺子別想捱到他嘴巴。
這個階段的吃飯戰場,會比上一個階段更慘不忍睹,因為上一個階段的餵飯主要還是家長來完成的,這個階段家長只能做下掃尾或配合工作,可能一口都喂不進去了。
還是和上個階段一樣,家長最重要的,依然是擺正自己的心態。除了延續上個階段的建議,家長還可以:
- 眼不見心不煩,把寶寶往餐椅一放安全帶一系,食物和餐具一上,你就吃自己的、或者去廚房忙活吧。如果寶寶有需求再服務一下,沒有的話,也不要在旁邊盯着他吃了。
相信我,這樣會減少很多次被寶寶氣出來的高血壓……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是寶寶自信力爆棚的一個階段,如果這個時候你在旁邊評價他這裏沒有吃好、那裏又撒了之類的,不僅會降低寶寶自己吃飯的意願,也會打擊他的自信。(家長:我太難了!)
這注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寶寶肯定吃得各種不好,吃得少、撒得多;然後慢慢變好。我們能做的就是靜待花開,和寶寶一起成(修)長(煉)。
這個過程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一兩年,或者和下一階段穿插進行。
當然,對於不會吃又強強要自己吃的寶寶,小臭媽也有自己的方法,就是做這種“坨飯”:
簡單易做,營養豐富,關鍵是寶寶自己吃的話也不會弄得到處都是,後面會單獨寫一篇這種“坨飯”的製作,喜歡的點個贊哦~
寶寶不會自己吃的時候,你想喂他?不存在的。
寶寶基本可以自己吃了,你不喂他?不存在的。又來撒嬌要喂喂了。喂兩口,他又表示要自己吃。
熬到這個階段,家長應該更佛了?並且,不管寶寶是要自己吃、還是要你喂,其實都輕鬆多了——
- 自己吃,不會再那麼慘不忍睹了;
- 讓你喂,不就是正合你意?(一般來説,家長喂都會比寶寶自己吃來得快,這也是很多家長沒有耐心讓寶寶自己在那邊慢慢吃的原因)
反正跟着寶寶“領導”的指示來吧。前面都忍過來了,到這個階段也一樣:
“媽媽你餵我吧!”ok,喂!
“我要寄己呲!”ok,你高興就好!
不過不管是哪種方式,坐餐椅、戴圍兜這些從小培養的習慣,還是要堅持。
寶寶越來越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操心並完成了:吃飯、穿衣、睡覺。只是不同的餵養和教養方式,寶寶進入到這個階段的時間不盡相同,並且也有可能又反覆到前面的階段罷了。
比如我侄女,上小學了還需要喂。
比如小臭,2歲半左右基本可以自主進食,我們吃什麼,他也吃什麼;我們上桌,他也上桌,我們下桌,他也下桌。結果來了個疫情,一下又回到解放前。
(比如圖中的“紫薯香菇韭菜肉末粥”,小臭可以自己吃完一整碗,不會特別磨嘰,也不會弄得到處都是~)
不過我相信,有前面打下來的好基礎,只要疫情結束、生活恢復正常秩序,寶寶的這些好習慣又會回來啦
感謝閲讀!我是多平台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當什麼媽,同時也是公務員媽媽、文學碩士、健康管理師。關注我,育兒路上,少走彎路,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