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好動,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有時會因為年幼無知或者莽撞在家裏和外面闖禍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採取的態度和方式非常重要。
小袁的寶寶今年1歲多,剛學會走路不久,一旦遠離媽媽的視線,她就會給父母添亂。
一天小袁在廚房裏洗水果,讓寶寶獨自在客廳裏玩。
過了一會兒小袁感覺客廳裏沒聲音了,趕快跑出來一看,寶寶正在對着一盆花草興致勃勃地“修剪”着。
她不僅把花朵揪下來四處亂扔,還把盆裏的土也弄得滿地都是,讓小袁既心疼又無奈。
為了“教訓”一下寶寶長記性,小袁讓寶寶靠牆“罰站”。
寶寶似乎明白自己犯了錯,大眼睛一會兒看看小袁的臉色,一會兒又看看地上的花盆,急得眼淚汪汪的樣子,好像是在讓媽媽不要再追究了。
孩子萌萌的舉動,讓小袁瞬間就心軟了,差點忘記自己是在“懲罰”寶寶了。
顯然1歲的孩子還聽不懂父母的道理,但是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的正確做法很重要,既不能嚴厲斥責,也不可直接打罵。
上述中媽媽相對温和的做法就值得大家學習。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1、保持冷靜,耐心教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對孩子來説犯錯是難免的。
父母在孩子犯錯時,要有寬容和理解之心,及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再進行耐心地説服和教育,給孩子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才能避免今後犯錯。
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性格有針對性地開展。
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耐心細緻,不可簡單粗暴地對待甚至打罵。
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害怕和恐懼的心理,形成自卑自怨、膽小怕事的性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2、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父母在平時要注重對孩子的引導,培養孩子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從小讓孩子懂事明理,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樹立基本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在孩子犯錯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心軟和姑息遷就。
如果孩子年齡小,對其批評可以温和一些讓他認識到錯誤;
對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必須嚴肅批評教育,要向他講清楚錯誤的危害和必須承擔的後果,以及今後應該怎樣避免等。
這樣能讓孩子受到深刻的教育和警示,以後不會走彎路再犯這樣的錯誤。
3、以身示範,建立正確概念
常言説“你説三百遍,不如你親自來一遍”。
特別是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來説,家長的語言過於成人化,寶寶很難理解。
家長最好能以身示範把正確的行為展示給寶寶,再加上語言的刺激,寶寶才會有準確的概念。
4、對孩子及時肯定。
父母在孩子犯錯後,能接受批評、進行反思並及時改正的行為要給予肯定。
這種寬嚴結合的教育方式,既能讓孩子從中吸取教訓,也能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不會因為自己犯錯誤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樣能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責任意識,增強面對錯誤和承擔後果的勇氣,長大後不會輕易推卸責任,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犯錯後怎樣教育,一直是父母們經常探討的話題。由於太過嚴厲會傷害孩子的感情,過於温和又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常常讓父母陷入兩難的境地。
因此,父母的態度和行為深刻影響孩子的成長,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文章寄語】:
每個寶寶的發展趨勢各不相同,有的寶寶語言發展很快,但肢體動作就會稍微落後,肢體動作發展快的,語言發展的又緩慢些。
所以家長在跟寶寶相處的過程中,要對孩子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
【題外話】:
1-3歲的育兒道路上,你家孩子都有哪些搞笑的行為?歡迎大家留下育兒趣事。